第06版:教育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切勿轻信他人,谨防招生诈骗!
平凡岗位显不凡
​传承优良家风 创建廉洁家庭
市湘郡铭志学校组织初一年级学生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倾心只为育桃李
​让整理成为孩子的习惯
为“新高考化”命题点赞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2020年7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新高考化”命题点赞

邵阳日报记者 李超
 

这段时间,在全市初中语文教师的微信群里十分热闹,大家纷纷对今年中考的语文命题点赞。

原来,今年中考语文学科的考试一结束,就有学生们向老师反馈,今年中考的语文试卷形式与平时训练的语文试卷有较大变化,一些监考的语文教师也发现今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亮点不少:整张试卷题型灵活、形式美观、考点丰富,体现了从易到难的入题心理,十分契合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同时在一些细节上更是大胆创新,如古诗词默写,不再是以往“出上句接下句”“出下句写上句”的生硬考查,而是改成围绕“春”字的“飞花令”,让学生在古诗词记忆中不再死板;又如最后的作文题目,巧妙地抓住了考生是第一届国家统编语文教材使用者的身份,以对话教材总编为主题,围绕“我与语文”进行写作,写作形式也不再拘泥于“写人写物写大树”,考生可以写成书信,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等等。“如此命题引导语文教学,将大大减轻高中语文教师的负担,让真正的语文老师充满信心、看到希望,也更加无缝对接新高考改革。”有老师在微信群里说。

目前,新高考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本轮新高考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我省将执行“3+1+2”的新高考选科模式,同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可以说,本轮新高考改革,突破了传统的育人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也更加符合当下的人才培养及选拔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在当下仍有不少学校、不少教师还沿用之前的命题方向和命题模式,虽然做到了知识点的有效覆盖,但在试题灵活性、趣味性上还存在很多“硬伤”,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命题索然无味、毫无兴趣,更难以考察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以及跨学科知识网络的掌握程度,对教育教学也会产生反作用。

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工作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只有主动对接新高考改革的方向,努力顺应人才选拔机制的变化,才能真正培养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能真正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3上一篇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