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把勺子就能作画,太厉害了!”2月19日上午,市区紫薇公园入口处的一家糖画摊位旁传来啧啧的赞叹声,几位家长带着小朋友正在观看糖画的制作流程。
只见这位糖画艺人拿起一把小勺,从小锅里舀出半勺熬好的糖稀,在作画板上不断挥舞手臂,让糖稀均匀地淋在大理石板上。不到半分钟,一只活泼可爱的兔子就已成型,整个过程让人看得目瞪口呆。造型完成后,糖画艺人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糖画兔子就大功告成了。
小时候,经常能看到孩子们拿着还热乎的糖画嬉闹欢笑的画面。现如今,街头的糖画艺人越来越少了。然而,糖画艺人杨红云却把这个手艺拾了起来。杨红云今年50岁,家住市区工业街。杨红云说,他的手艺可是他们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小时候,父亲经常画糖画,飞禽走兽、人物肖像都画得栩栩如生。那时候,他就站在一旁学习、琢磨,慢慢地对制作糖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20岁时,在父亲的鼓励下,杨红云按照工艺要求开始实际操作。一开始,熬制糖稀就遇到挫折,怎么熬出来也不行。然而,杨红云并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反复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杨红云终于成功熬出了所需的糖稀,连续几个月的反复操作,基本掌握了做糖画的制作方法,每天反复熬糖、舀糖、画糖画,程序虽然枯燥,但他却乐在其中。后来,杨红云开始靠制作糖画谋生,这一做就是30年。
如今,不论是十二生肖还是动物画,他都做得有模有样、惟妙惟肖。谈话间,杨红云执勺在手,静气凝神,运腕走勺,流糖如丝,灵巧的手腕或抖,或提,或顿,或放,手法时快时慢,手势时高时低,顷刻间,一个个飞禽走兽便跃然而出。杨红云说,做糖画关键是熬糖。熬糖要熬两个小时左右才能熬成糖稀,其间还要准确掌握火候,才能出得了透明琥珀色的麦芽糖,这种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
说着,杨红云将熬制的糖稀轻轻挑出,在大理石板上龙飞凤舞一番,几秒钟的功夫就绘制出一只活灵活现的生肖狗。他又拿出特制的工具,几分钟后,一只蝴蝶便惟妙惟肖地呈现在眼前,用透明玻璃纸包裹后更显得格外俏丽。
杨红云说,做立体糖画最难的就是翅膀,“要对称,如果翅膀太纤细,很容易折断。制作糖画时,要将制好后的糖置于铜瓢内加热溶化,然后以铜勺为笔,以糖液作墨,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凭自己的技术和手法画出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形象。”杨红云凭借自身经验,总结了画糖画的五大要素:一是要画得形象;二是线条要匀称;三是速度必须快;四是要一气呵成,绝对不能改笔。最后,画完要掌握好等待的时间,用刀子把糖画“起”起来。
杨红云说,糖画是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的独特手工技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生产的冲击,糖画的市场竞争力自然衰退了。“做糖画不足以养家糊口,年轻人当然不愿意学,而老艺人又相继谢世,糖画艺术传承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断代危机。”在杨红云看来,是时候要大声疾呼保护糖画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了。“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坚守,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糖画,在我手里把这门手艺好好传下去。”杨红云期盼着这门“甜蜜”的艺术还能在未来再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