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热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不忘初心使命 铸就更大辉煌
学校才是国学教育的最好主体
雪峰大桥
革命文物保护需凝聚更大共识
网络舆论日渐回归理性
环保社会,请多些“垃圾分类劝导员”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6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舆论日渐回归理性

刘剑飞
 

6月19日,曾轶可在个人微博就不配合首都机场边检查验对民警爆粗口致歉:我承认自己前两天言行失当,难以相信自己当时竟是如此情绪化。在这里我向所有人致歉,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对当事警官当面说声对不起。对于自己这一行为造成的影响,我愿以个人最大能力承担后果。(6月19日澎湃新闻)

事情的经过很简单,根据北京边检微博通报,歌手曾轶可在办理入境手续时,进入自助查验通道后,民警提示其脱帽进行面相对比,她拒不配合。为确保人证相符,民警依法对其进行人工复核,但是她却对民警爆粗口,后被民警带离。期间,曾不服从检查,两次近距离对民警拍照,干扰执法,并且私自将边检民警的信息发布到网上。

事情曝光后,立即引发公众热烈讨论。翻看这些网络评论,出乎意料的是,对于这件事情,网上的观点竟然都是对曾轶可的行为进行批判,几乎没有杂音。也并没有出现以往为了维护明星而掀起网络口水仗,同时没有粉丝站出来袒护,为曾轶可辩解。是曾轶可没有粉丝吗?当然不是。唯一的解释就是,公众的网络素养得到了提升,他们的舆论表达更加冷静和成熟。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一套完整和健康的价值观。在评论网络事件时,更加理性、谨慎、文明,尊重事实,注重法制,而不是为了替偶像洗白而歪理邪说,无理取闹,甚至“强词夺理”,颠倒黑白,这无疑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舆论氛围。

网络时代,网络文明很大程度取决于网民的素养。可是一些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网络上随心所欲,不是出言不逊,就是搞人身攻击,实施网络暴力,导致网络上乌烟瘴气,严重损害着网络秩序,破坏着网络文明。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但是并非法外之地。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对网络保持敬畏,在表达意见,发表评论时,恪守文明,遵守道德,言之有物,以理服人,让网络成为一个讲道理、讲文明、讲法制的地方,而不是胡搅蛮缠,颠倒是非,不辨黑白的环境。这样网络才能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成为正义的舆论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