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贾元春归省庆元宵》里,贾元春被一大班人簇拥着游省亲别墅。她择几处最喜者赐名以后,就要嫂子李纨和姊妹表姊妹贾迎春、薛宝钗、林黛玉等各题一匾一诗;而对贾宝玉则加重了任务,要他给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和浣葛山庄(后更名为稻香村)各赋五言律诗一首。
林黛玉是处处特立独行的。你看,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宝钗等作的都是七绝,唯独她作的是五律。“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胡乱”作的,还受到贾妃称赞,说薛宝钗与她的诗“与众不同,非愚姐妹可列者”。这说明,林黛玉的才思敏捷不但大大超出贾迎春她们,也超出薛宝钗,因为薛宝钗不是“胡乱”作的。
薛宝钗和林黛玉当然都要关心贾宝玉,他要作四首诗啊,这也是一次考试啊。两个人的关心,文中写得各有意趣。贾宝玉作了“潇湘馆”和“衡芜苑”,正作“怡红院”,薛宝钗瞥见他内中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就提醒他,贾贵妃不喜欢“红香绿玉”,你用“绿玉”,是和贵妃“争驰”,那怎么行?要改。贾宝玉说总想不起什么典故来,薛宝钗就点拨说,只要把“玉”改成“蜡”,贾宝玉问“绿腊”可有出处。薛宝钗就说:“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当然也告诉了他“绿腊”的出处。薛宝钗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总是担心着贾宝玉日后的科举和仕途。当贾宝玉说她是“一字师”,以后称她为师父,不叫姐姐了时,她就说“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可见薛宝钗艳羡和追求的还是富贵荣华。又为了不耽误贾宝玉的工夫,就抽身走了——你好自为之吧,我管不了你。
林黛玉可不同,她虽然还在为“未得展其抱负”而“不快”,但见宝玉还在大费神思,就想为他作两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处”。当听贾宝玉说只差“杏帘在望”一首了,就要他指抄录已作好的三首,第四首由她代作。“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团子,掷在他跟前。”
从上述情节可以看出,对贾宝玉的关心,林黛玉比薛宝钗程度更深些。薛宝钗的关心只表现在“口头上”,她为之担忧的是仕途;林黛玉表现在实际行动上,他不关心贾宝玉的什么仕途,只是要让他身心愉快。试想,如果贾宝玉久久地绞脑汁,一定会影响他的身体,如果精力不充沛了写出的诗差劲儿,贾妃一定不高兴,或许还会责骂他,那对贾宝玉就是极大的打击,所以她要用实际行动帮助他。这当然也是一种冒险,被人发觉举报给贾妃,可不是闹着玩的,但她顾不了这么多;她不像宝钗一样哪怕在一个字上也绝不敢与贾妃作对。所幸的是,贾妃没有发现宝玉的作弊,看了包括林黛玉捉刀的“杏帘”在内的四首诗,说他“果然有进益”了,还说“杏帘”一首为四首之冠,并因此把浣葛山庄更名为稻香村;还命以琼酥金脍等物赐予宝玉和贾兰(贾兰年小,受赐是搭帮宝玉)。因自己的一臂之力,使得贾妃对宝玉如此恩宠,林黛玉的心情是怎样地慰藉,是可以想见的。
再来玩味林黛玉捉刀的诗。
《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远远看去,一面杏帘在招徕饮客,那是山庄的一个酒店啊。继续前行,只见鹅儿在长着菱荇的池塘中戏水,燕子从桑榆围合的人家的屋梁上飞出(让人联想起老杜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意境);村旁一畦春韭正绿,村外是宽广的田野,可以想见到了夏天会弥漫着稻花的芳香(让人联想起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这是盛世啊,哪里有什么饥馁,在田野里劳作的农人们,歇歇吧,何须如此忙于耕织呢?诗歌所写的,是住在深宅大院里的林黛玉脑海中的乡村景象,也是公子哥儿贾宝玉心目中的乡村景象,最后一联更是他们这类人的想当然。可以说,贾元春比他们更加“不懂乡村”,她自然会认为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