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六岭书林
3上一版  下一版4
 
收藏背后的文化警醒
白鲸、老人与海(下)
书瘾
逯钦立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书笔记
白鲸、老人与海(下)

刘振华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明威立即志愿入伍,却因患眼病而未能如愿。同年,他在《堪萨斯市星报》任记者。1918年初,他志愿担任救护队汽车驾驶员,开赴意大利前线。同年7月8日,海明威身负重伤,经过十二次手术从身上取出近200块弹片。1935年,一个古巴老渔夫向海明威讲述他捕到的大马林鱼怎样被鲨鱼吃掉的故事,这给了海明威创作《老人与海》的灵感和蓝图。

《老人与海》说的是一位古巴老渔民桑提亚哥以打渔为生,连续出海84天都一无所获,在第85天远海航行中捕到一条大马林鱼,于是与它展开了拉锯战。桑提亚哥经过一夜的奋战将马林鱼制服。返航途中,遭到了鲨鱼的围攻。为了捍卫“财产”,他多次击退鲨群,直到“弹尽力疲”,而马林鱼终于只剩下一副骨架。上岸后,极度劳累的桑提亚哥睡着了,梦到了狮子。他的旁边,那位曾跟他一起出海的男孩还忠实地陪着他。

是什么支撑着桑提亚哥一次又一次地抗击鲨鱼呢?仅仅是为了保护马林鱼吗?他可是连续84都没有过收获啊!是什么支撑着他在84天毫无收获的情况下,而仍在第85天毅然选择出航呢?

《老人与海》1952年出版,立刻风行一时,同年获普利策奖。两年后,海明威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委员会认为《老人与海》是体现了海明威叙事技巧的典范:“作家在一篇渔猎故事的框架中,生动地展现出人的命运。它是对一种即使一无所获仍旧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讴歌,是对不畏艰险、不惧失败的那种道义胜利的讴歌。故事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在我们眼前渐渐展开,一个个富有活力的细节积累起来,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外国文学史(下册)》,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74-75页)

“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正是桑提亚哥坚持第85天继续出航,坚持同鲨鱼抗争的最重要的原因。

为了捕捉大马林鱼,必须忍受着孤单,忍受着生吃金枪鱼。“我也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老人与海》,海观译,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94页)然而,无耻而贪婪的鲨鱼涌向马林鱼,桑提亚哥果断行事,一次次地重创它们的进攻。但他终于精疲力竭,他输了。输在这么多残忍的家伙嘴下,而且没得选择。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第80页)

他没有认输!就这样,桑提亚哥返回渔港时,马林鱼成了一副骨架。渔夫们惊讶于死鱼的骨骼如此之巨大,有人卷起裤脚站在水里用一根长绳子测量它。而此时“在路那边的茅棚里,老头儿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一旁守护他。老头儿还在梦见到狮子”。(《老人与海》,第99页)

孤独的雄狮睡着了,他太累了。梦中他听不到海洋的声响,只有狮子的咆哮。海明威赋予了桑提亚哥的梦境,梦里梦外,他们都是英雄。

20世纪20年代,美国文学界对这部1851年出版几乎被遗忘的小说《白鲸》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由此,《白鲸》以一种超脱俗世的姿态,一跃成为公认的杰作。麦尔维尔的声誉也与日俱增,有人认为,这部小说是“美国想象力最辉煌的表达”。

亚哈是《圣经·旧约》所记载的公元前9世纪以色列的第七任国王,他与另一国王争斗时被杀。亚哈的名字本身就暗示着“裴廓德号”船的悲剧结局。(蓉新芳、温荣跃《白鲸<译后记>》,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年版,第612页)

麦尔维尔运用象征等手法,营造了扑朔迷离,悬念四伏的气氛。以实玛利在登上“裴廓德号”之前,就碰上了几件征兆不祥的怪事:他先住进了一个以“棺材”命名的客栈,尔后在小教堂看到了丧生于捕鲸业的水手的墓碑和南塔开特绞刑架式的旧中垝,并在前往“裴廓德号”的路上又听到了预言家以利亚那神秘的“隐语”。作品的后半部分,他还经历帕西人预言灾难的疯言疯语和用棺材做救生圈等等诸多怪事。《白鲸》自始至终都被不安、恐惧、悲剧所笼罩。

亚哈船长的悲剧指向神秘,神秘的海洋就是亚哈船长的葬地。他的旅程尽管是前无古人的,但绝非后无来者。后来者定会有人沿着“裴廓德号”的航线,重奏悲歌。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但他的《老人与海》却是一部反“迷惘”的著作。

桑提亚哥捕鱼最终失败,但是他坚忍不拔的毅力,败而不馁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在同马林鱼的搏斗中,他不止一次想到曼诺林——那个关心他的孩子。鲨鱼嗅到猎物,扑向桑提亚哥的马林鱼。于是,另一场恶战不可避免。他击退了它们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他把渔叉戳向贪婪着的脑袋,他用他能够得到的武器投向无耻之徒们的要害。武器没了,体力透支。他安慰自己:人不能够被打败,不能!

海明威曾说:“写作,在其巅峰状态时,是一种孤独的生涯。作家的组织,虽可以减轻一些孤独感,但我很怀疑这对作家的提高是否有好处。当作家摆脱了他的孤独,他的声明日甚,但他的作品也随之衰落,因为作家总是在孤独中工作,而如果他是一名称职的作家的话,他会每天面对永恒的或是缺乏永恒的事物。”(何香久《命运的绝唱——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现实中的海明威也是孤独的,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真正的朋友极少。另外,海明威始终不注意习俗和传统,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对于否定的批评,他总要托词替自己辩护,为自己开脱过失和缺点。这样,也就不难明白,海明威生活的孤独。而桑提亚哥在海上对曼诺林的呼唤,不也正是海明威对朋友的呼唤。

狩猎和战争铸造了海明威的性格,狮子的性格。海洋和鲨鱼铸造了桑提亚哥的品性,硬汉子的品性。

不管怎样,麦尔维尔和海明威两个孤独的人的孤独的抗争,为世界文学史增添了几处波澜,几分悲壮。亚哈与桑提亚哥的身影交织在一起,他们的身后——蓝色的大海,惊涛骇浪。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