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百家论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楹联与乡村文化建设
有趣的“当归”联
“惟愿孩儿愚且鲁”
天坛
当高雅艺术成为文化热潮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茗谈文
有趣的“当归”联

孟祥海
 

“当归“虽是一味中药,但在许多诗文对联里,又往往取其谐音双关,来表达“相招”“思念”之意。

如四川剑阁县姜维庙里有一副楹联:“雄关高阁壮美观,捧出热血,披开大胆;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三国志·蜀书》记载姜维“胆大如斗”,故上联有“披开大胆”一语;下联是说姜维虽任职蜀国,母亲尚在魏国,老母思儿心切,寄信附上“当归”,暗示儿子早点回归故里。姜维因受诸葛亮重托,胸怀统一中原的大志,故在回信中寄去中药“远志”,并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在远志,不在当归。”母子深情,家国万里,千载之下,读来感人至深。

无独有偶。清末湖北有个名医叫何九香,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门联一副:“独有痴儿渐远志,更无慈母望当归。”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此外,清朝有个官宦人家,仗着权势,为非作歹,还恬不知耻地在大门上写了这样一副对联:“诗第一,书第一,诗书第一;父状元,子状元,父子状元。”其自负自傲之情,溢于言表。有个叫宋湘的诗人,看后颇不以为然,遂给这家人家对面的药铺题了一副对联:“生地一,熟地一,生熟地一;附当归,子当归,附子当归。”表面上是写四味中药,其实借谐音双关,嘲笑暗讽这户人家。

巧借“当归”表达思念故里,期盼回归的对联很多。如“半夏当归,生地何如熟地好;忍冬独活,梅花总比菊花香。”“生地人参,附子当归熟地;枣仁南枣,吴萸打马茴香。”等等,读来无不切情切理,妙趣横生!

“当归方寸地,独活世人间。”年末思乡急,何如归故里?当归,不归,是一种无奈;当归,即归,是一种幸福!

岁末已近,当归!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