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后山的色彩就多了起来,漫山深绿浅黛、山果飘香、兔奔鸟唱。枫叶渐红、杏叶渐黄时,村妇们就带着十几岁的男女小孩,提着竹篮去山上摘毛栗了。
新宁多属丘陵地区,很是适合栗树的生长。在我们这地方,栗果分为三类,那就是毛栗、权栗和板栗。
毛栗树是一般不到三米高的小灌木,很容易摘取。又因为栗果都是带刺的外皮,很容易刺伤人,从而令很多人望而生畏。进山后,除非见了完全爆开、看得见果仁的毛栗果,才可以马上去采摘。不能看见毛栗树长有毛栗就去采:那种果皮虽然大、但刺细长细长的,里面的果仁其实很细小,没必要去摘取;刺粗而短、胀鼓鼓的栗果,里面才有着丰腴的果仁。
我们小时候,在每年重阳节前后的一段时间,总是穿着妈妈的“千层底”或解放鞋去后山采毛栗。先把栗果枝摘下,然后放在地上用脚来来回回地搓三五下,栗果就被搓出来了。还没熟透的毛栗水分很足,甜香甜香的,很是爽口。如果摘得比较多暂时吃不完,就凉放在楼板上,过一段时间再去搓来吃,就更香甜。
摘权栗和板栗要到更远的大山里去才有。
高冠山脚下一个叫毛家田的地方,那山上的圳圹边,有几株高十来丈的野生大板栗树。记得小时候,我跟着大人们去捡过一回板栗。板栗树有合抱来粗,小孩子是不可能爬上去的。比我们大十来岁的哥哥们先讲好,他们爬上,我们在下面捡,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分给爬树的人。但在捡的过程中,因为是典型的“多劳多得”,发小们自然有着诸多争夺的“不愉快”了。
捡权栗在我的生活里只有一次。一九八七年的冬天,我和叶老师任教于靖位乡的潮水小学。晚秋,我们就跟着学生满山去摘牛奶奶、羊奶奶、牛茄瓜、狗茄瓜之类的野果。某天的下午,一个学生说带着我们去摘权栗,于是我们翻山越岭来到那棵合抱大的栗树下——这时我很有爬树的身手和经验了,连攀带爬到一丈多高时,就有了枝桠可以攀援。一阵摇摆砍摘,权栗果如雨而下,引得在下面捡栗果的叶老师和学生们一阵阵尖叫。
三种栗果中,毛栗和板栗的外形是半个扁椭圆,味道也差不多,刺皮里一般会裹着两到三粒的果仁。而权栗最甜美,外形是半椭圆形的,一个刺皮只裹有一颗果实,熟透凉过一段时间的权栗比毛栗板栗更香甜。但权栗又最不容易得到,一是对环境要求高而野生的树少;二是在吃的时候,果仁里面的细毛比毛栗板栗的要粗得多,一定要细心地剥开把细毛去掉才能吃。
毛栗初黄桂花香,高冠山下又重阳——周末时,我一定还要去屋后的山坡上,采摘那饱满着童趣和童真的毛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