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农历四月的一天,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我把妻子娶进了家门。虽然是在一个物资比较匮乏的年代,但亲朋戚友前来祝贺的也还是不少。除一些非常重要的近亲送的人情稍重一点外,其余“百客”每人送的“礼”也就八角钱(相当于当时的一斤肉钱)。但是,我的老同学唐国光却送给我一本精装的塑料皮面的袖珍本《毛泽东选集》,在这些礼品中独具一格,它是我在婚礼中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1961年的劳动节那天,《解放军报》就在报眼的位置刊登了一条毛主席语录。此后,几乎每天都根据报纸当天的主流内容配发一条毛主席语录。《解放军报》的这一动作,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解放军战士以至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得到一本汇集有关毛主席语录的小册子。终于,我们听到消息,1964年5月1日《毛主席语录》正式出版,但是,只限于在军队内部发行。
有一次,我的一个表兄从部队回来探亲,我从他那里第一次看到了《毛主席语录》的样子:只有手巴掌那么大,米黄色的封面上印着5个长方形的红色仿宋字。当时我拿着就爱不释手。表兄怕我不还给他,就立刻从我手里拿了回去,说:“我虽然是个连长,但也只有一本,况且上面也规定是不许传到军队以外去的。”从此,我就死了这份得到《毛主席语录》的心。只是每天从报纸上摘抄毛主席语录,日子久了,也就集成了厚厚的一本。
后来,《毛主席语录》空前广泛发行。一时间,16开本的,32开本的,52开本的;横排本的,竖排本的;纸质封面的,布质封面的,塑料封面的,全面开花。但是,你要说哪种版本内容最全面还不好说。
后来又出版了毛主席著作单行本,主要是“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就这几篇文章,要临时“活学活用”一下还可以顶一阵子,但是要比较全面地了解毛泽东思想,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结婚的这天老同学送我的这本《毛泽东选集》,文章收集的时间跨度从1926年一直到1949年,是细腻塑料封面的袖珍本,内容要比《毛主席语录》全面得多,而且装潢考究,便于携带。在结婚那天得到梦寐以求的礼物,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得到这本《毛泽东选集》后,硬是细细地通读了两遍。第一遍是总体感受书的内容,第二遍就按《毛主席语录》的编排:党的领导、阶级斗争、为人民服务、教育和军训等将书里面的内容归类。我生怕在书的字里行间画线条会弄脏书本,于是就另备一个本子,将每条语录所在的页面和行数写上,以后对照这个本子,很快就能准确查到自己所需要的《语录》。
我的这个秘密很快就被老师们发现。校长要我每天在学校最显眼的黑板上写一条毛主席语录。那时老师们每堂课前都是要引导学生读一段毛主席语录的,为了防止出错,他们几乎每用一条语录都要找我的《毛泽东选集》去核对。我结婚收到的这份珍贵礼物的作用真正发挥到了极致。
至今,这本珍贵的《毛泽东选集》还和《康熙字典》《汉语大辞典》《现代汉语词典》一起,整整齐齐地摆在我的书架上,以便随时翻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