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到邵阳访书期间,拜访了恩师易重廉先生。
重廉师生于1933年,今年已是88岁高龄。见到恩师精神矍铄,很是欣慰。人生各有所乐,师独好修以为常,后学甚是感佩。
我给老师带去了几本有关隆回地方文化的书。恩师则为我准备了厚礼。其一是《羊春秋集》。羊春秋前辈是邵东人,湖湘散曲大家,“肩比明清,伉与关马”,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恩师与羊教授关系要好,羊教授对恩师的《中国楚辞学史》评价甚高。我上世纪90年代曾到湘潭大学拜访过羊教授,印象深刻的是教授客厅墙壁上悬挂的许多书法作品,是用甲骨文与金文写的,我当时认不出几个,好生尴尬。其二是《邵阳老手艺——烙刻·烙画》,装帧大气,纸张超好,定价有点小贵,128元。隆回有不少“非遗”方面的专家能手,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恩师拿出第三样礼物——《邵阳名胜故事》,套装,两本。我掂量了一下,将近有两个红砖那么重。我如实告诉了老师,此书我已经搞到两套,书中选用了我写“白竹桥”的一篇文章。因为还要去逛书店,携带此书不方便,就没有接受了。
和恩师、师母吃过中餐后,我直奔“湘中图书城”。眼前忽然一亮,发现了方铭的《楚辞全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1月版。我记得今年4月15日的《中华读书报》刊登过复旦大学徐志啸先生的书评——《奇文郁起,其〈离骚〉哉——评方铭〈楚辞全注〉》。我与徐志啸教授、方铭先生均打过交道。2014年在南通的“楚辞与东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我结识了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先生,并有幸加入中国屈原学会。我买了一本《楚辞全注》,并拍照发给方铭先生。方先生说:“谢谢!谢谢!这样的书对你这样的专家来说没多大意义。”我立马回信:“转益多师是吾师。从注释中可以看出先生掌握不少材料,能择善而从,并时有自己的见解。”方会长回信:“惭愧,惭愧。”人的一生需要机缘,能得贵人相助,那实在是一种缘分。
信步走到邵水桥旁的“真情书屋”,这书屋留下我不少青春的足迹。老板姓曾,他哥哥是大学的文艺学博导,在这店里我买过不少好书,物美且价廉。不过近些年由于大环境的变化,读者阅读纸质书籍热情的降低,对实体书店的冲击显而易见。看上了李炳海著的《中国诗歌通史》(先秦卷),作者对《诗经》和《楚辞》有很大的篇幅论述,能打破我狭隘的视野,弥补我学养的不足。另外还买了叶舒宪的《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原型批评的理论与方法》,郑凡的《震撼心灵的古旋律——西方神话学引论》。
(易立军,隆回人,中国屈原学会会员,邵阳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