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爱莲池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游击队歌》的鼓舞下
南山草原
太行山风光
自考往事
摘黄花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20年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游击队歌》的鼓舞下

伍想德
 

我是1953年秋考入邵阳市循程中学(现邵阳市第六中学)的,这是音乐大师贺绿汀家族兴办的学校,时任校长是贺绿汀的侄儿贺涤心先生。学校坐落在马鞍山下、邵水河畔,东南方被翠绿的油茶山环抱,北面古树参天,我的梦想从这里起飞。

一开学,音乐老师朱健人就教我们唱《游击队歌》,并向我们讲述贺绿汀的故事。贺绿汀是邵东人,在循程学校读书,在上海音乐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和从事革命活动。日军侵犯上海后,他和当时的进步文化人士一起加入救亡演出队,到达山西为八路军办事处战士演出。指战员指着一门门大炮告诉他:“这些大炮都是缴获日本鬼子的。”他在部队的所见所闻,化成了激越的旋律,很快写成了《游击队歌》。歌曲写成后,首先,为八路军高级将领演出,朱德、任弼时、刘伯承、贺龙等热烈鼓掌。朱德说:“这首歌实在写得太好了,写出了战士的心声,写出了我们游击队员的英勇气概。”贺绿汀带着演出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到最前线为战士们演唱。这首歌很快唱遍长城内外的抗日战场。当在延安八路军总部礼堂文艺联欢会上演出《游击队歌》的时候,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毛主席握着贺绿汀的手说:你的《游击队歌》写得很好啊!你为人民做了一件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

朱老师讲的贺绿汀的故事刻印在我们心里。朱老师教唱的《游击队歌》经常响彻校园,这歌声鞭策我们奋勇向前,一批一批学生考上了军校。我因为有了《游击队歌》的激励,大学毕业后走进了军营,从普通一兵成长为排、连、营、团军官,直到师政治部主任。

母校校风极严。校长贺涤心先生身材魁武,戴一架金色眼镜,很像一位严肃的长者,又像一位慈祥的爷爷,他经常利用周会在大礼堂给我们讲公勤实勇的学校精神,讲本校读书成才的学兄。在他的带领下,学校里有一批治学严谨的导师:语文老师李一枝、李红要求我们对词语解释和课文背诵一字不差;数学老师张凤梧、唐济仁教导我们牢记数学公式,精确无误做好习题;理化老师邹祖文、陈腾甫要求我们弄懂理化原理,做实验一丝不苟。清晨我们捧着书本,爬上茶山,背诵课文。每当半期和期末考试,我和肖又清、贺震陆等组成复习小组,钻进茶树林,不管头上蝴蝶飞舞、蜜蜂嗡叫,我们都毫不理会。

在《游击队歌》的哺育下,母校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记得46班有位姓胡的同学得了危重疾病,需要输血。贺老校长在广播里一号召,立即出现了献血的长长队伍,最后挑选了高年级张济众等几位身强力壮的同学献血,挽救了那位同学的生命。我们45班有位孤儿,母校给他甲等助学金,全免了他的学费。临近毕业的时候,我班有位叫邓帮庆的同学家庭困难不读书了。班主任邹祖文说:“决不能少一个!”立即派我和同学刘团芳,步行一天到邵阳县塘渡口把邓同学找了回来。学校和班里同学出钱帮他毕了业,使他考上了湘潭电机学校。

更使我永世难忘的是恩师李洪树。他是母校的团总支书记和政治老师,当时他有三个儿女,师母没有工作,就靠他那点工资为生。我家在农村,四个兄弟姐妹都上学,本来就困难,加上学校保送我到市一中,我家真是无能为力了,开学了迟迟不能报名。他教育我“要像游击队健儿那样坚持下去,才能成为有用人才”。他给了我当时不是小数的“拾圆”钱,并以他的名义写了一张欠条给市一中的总务主任熊启凡,让我进了市一中的大门。后来天冷了,他看到我只穿一件单薄的衣服,当他知道我“个子长高棉衣穿不进了的时候”,又给了我“伍圆”钱,叫来了比我大一点的女同学李淑鑫,陪我去做了一件一面蓝一面黑的两面穿的棉衣。这件棉衣陪伴我念完高中,读完大学,直到换上崭新的军装。

《游击队歌》使母校充满同学情、师生爱,使我们时刻牢记报效国家,服务人民。

(伍想德,原邵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