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青少年文艺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亲亲我的故乡
敬畏生命
荷花
初三那年
在雨中
激烈的辩论赛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20年8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声
亲亲我的故乡

中央民族大学 李珍玲
 

我的故乡,在武冈市水浸坪乡天鹅山。虽说是故乡,我在这里生活的时间并不长。我出生满月的那天,母亲便带我去了父亲打工的地方——深圳,因此我的童年主要在深圳度过。后来,随着父母打工的地方不断变换,我也辗转多地求学。

今年春节回家,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全家一起度过了一个超长的假期。故乡意外地用这种方式把我这个游子留了下来,让我可以心无旁骛地去亲近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

天鹅山平均海拔800多米,是有名的贫困山区。这里开门见山,山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故乡生命力的顽强令人叹服,只要尘土落到的地方,就有树木的生长。它们的根长在石缝里,躯干依附在岩石上。经历了无数严寒酷暑的考验,它们的根更深了,叶更茂了。

跟树木一样的父老乡亲们,也顽强地在夹缝中求生存。每一寸石缝,只要有一抔泥土,乡亲们就要把它种上庄稼。稍微平坦一点的土地,他们就会用石头围成弯弯曲曲的梯田,夏插水稻冬种油菜。

故乡山高坡陡且干旱少雨,水源稀缺一直制约着这里的生产发展。上世纪70年代,天鹅山人民就开启了自己的“南泥湾计划”,先是人工挑出无数大大小小的池塘。但因降水量低,天然蓄水的小池塘根本满足不了生活生产需求。为了发展生产,人们开始寻找地下水源,终于在一个叫“芦麻坨”的天坑底部发现了地下阴河。1973年起,五十多个青年男女,分成两个战斗队,从大山的两侧相向掘进。苦战五年,硬生生一锤一锤从花岗岩中凿出一条地下引水隧道,隧道长700多米、宽1.4米、高1.8米。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壮志洞”。

如今的壮志洞清水长流,哺育着天鹅山数个村庄一代代的人们。壮志洞也成了天鹅山的一张名片,但凡来天鹅山走亲访友的外地人,本地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带他们去参观一番。掬一捧洞里流出的冰凉山泉,似乎就能凉爽一整个夏天。

故乡至今保持着古朴的模样,四处打工的人们虽然回家修建了大量现代小洋楼,依然还保留着那些老式的木屋、红砖屋。有些人家的木门似乎都不曾锁过,好像永远都在等待客人的到来。往往主人家只要听到狗吠,都会跑出来热情地迎你进屋。春天时,主人会为你倒上一杯嫩绿的山茶;夏天时,会有刚摘的水蜜桃端上让你品尝;秋天里,主人会扛上长长的竹竿,带你去夹树枝上红透了的柿子;冬天里,主人先把拉你进灶房,让你全身烘得热乎乎的,再为你准备丰盛的饭菜。

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发展,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看到大家的身影。平常,这里似乎人烟稀少,但是只要你随便回眸一瞧,也许就能找回几十年前的美好记忆。因为,留在村庄里的老人,他们都记得每一个人的容颜和乳名。你若来这里打听一个人,最好不要问他的学名。

借着国家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精准扶贫等惠民政策的春风,近年来,这里的变化巨大。如今的天鹅山,山青水碧,天蓝云白,村道整洁,水电通讯方便,到处都是巡逻的狗,阔步的鸡,悠闲的鸭……山坡、田埂因有了草木的繁荣而不再水土流失,深山因有了鸟兽家禽的欢叫而不再寂寞。

闲时,我想回故乡,这里有山有水有千奇百怪的石头。累了,我想回故乡,这里有情有爱有我们几代人的记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等我学业有成了,我还是会回故乡的。我愿意留下来,与故乡的炊烟一起升腾,与故乡的山石相守到老!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