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唯一的“武状元”,是明代的郑维城。他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家乡在武冈州龙头团(今武冈法相岩乡玉龙村),字浮远,有个全力资助他的好弟弟郑金城。
郑维城身材魁梧,臂力大,喜读兵书,立志尚武。他性格豪爽,少年时爱打抱不平,负气仗义,广交朋友。每天和同乡好友挥拳舞棒,相互搏击游戏,乐此不疲。他仗义疏财,结交广,以致荡尽家产。他的弟弟郑金城务农,每天躬耕不辍,把积攒的钱供哥哥用度。郑维城参加乡试,得中武科举人。中举以后,郑维城更加激励自己,勤奋练武,以争取考武进士。
天启二年(1622),郑金城变卖家产,资助哥哥维城北上应试。郑维城在会试中表现突出,一举夺得会试第一,中了武状元。《宝庆府志》和《武冈州志》,都说明代武科在此前无殿试,以会试第一为榜元,该科主考官特请熹宗皇帝临轩问策(即殿试),郑维城仍为第一。明武举殿试自此始。据学者考证,虽然此前有人向朝廷建议武举同文举一样,增加殿试,但一直没有实行。据《明史·选举志》的记载,武举殿试始于崇祯四年(1631)。府志和州志的记载有误。
郑维城中了武状元后,朝廷任命他为刘河游击(武官名),后又被任命为宁波府的舟山参将、总兵都督等职。当崇祯年间,全国处于多事之秋,明末农民大起义已开始。郑维城镇守舟山,孤悬海岛,虽有满腔报国热血,有浑身武艺,却没有机会施展,更无缘向朝廷倾诉自己的远大抱负,心情很是郁闷。恰在此时,来了皇帝的命令,召他入朝觐见,晋升他为正总兵都督(正一品)。当时大明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已动摇了大明王朝的根基。朝廷急需郑维城这样的武将来应付局面,郑维城准备起程赴京。
郑维城根据当时的战乱情势,想将家眷安置回家乡武冈。可由于种种原因,郑维城只得将家眷留在宁波的灌浦,自己带着几个儿子进京。郑维城进京,其下落有几种说法。一说郑维城进京不久,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今北京景山),明亡,郑维城在国变中不知所终;一说当时战乱,郑维城死于乱兵;一说郑维城为殉国难而亡。而1997年4月出版的《武冈县志》所载郑维城传,说郑维城“明亡,弃官为民。殁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根据县志说法,郑维城当年赴北京,可能没有到达,在战乱中返回家乡武冈,在顺治十四年去世。
郑维城有四个儿子。他的从孙郑永昌,崇祯皇帝死后,跟随南明永历皇帝,以将帅之才官至左都督。
(萧泽曜,武冈人,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