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即佛,佛即山,梵净又名弥勒道场,梵净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故取“拜谒梵净山”。
2019年10月,我已居家休养两年了,儿女们都劝我出去走走,吸收新鲜空气。恰逢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的小孙女泓霏参加国庆大阅兵归来,四代同堂,应该带她美美地玩一玩。当时中央电视台每天都在播放梵净山的美丽风景,这也是我多年想去的地方。于是我同儿孙、亲家一起,驾车向梵净山进发。
梵净山位于贵州东北部铜仁地区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之间,是武陵山脉的主峰,高2572米。登梵净山有四条路:东线看猴,经过金丝猴聚居之地;北线看庙,四大皇庵有两座在此;西线求佛,随着万米睡佛缓缓而上;南线观景,风景最美。我们当然选择了南线,一走进莲花广场,山环水绕,粉墙黛瓦的楼宇一字排开。正南山门耀眼辉煌,一看就知是皇帝敕封的皇家佛山。站在莲花广场远望,真有一种“极目楚天舒”的感觉。
进了新山门,我们乘坐的电瓶车前往山脚。车到最原始的南大门,在绿荫葱葱的竹林里,矗立着长40米的南碑林。“梵净山碑林”是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词,更是有启功、李沛瑶、赵朴初等名人的题词赋诗的手迹墨宝。随车续行,到了龙泉寺,青翠掩映,琉璃瓦盖,有千手观音和圣水观音佛像,还新塑了贵州省最大的31.99米高的露天弥勒佛像。仰观阁楼,隐于万木丛中,好像一幅翡翠暖屏幕从天际垂挂下来。我们乘车再往前行,小桥流水和磅礴山林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沿线真是山幽树静溪声可闻,空气清新养眼悦耳又润肺。
车到鱼坳景点,要爬“万步云梯”了,我们只能乘缆车而上。在缆车中俯视梵净山,如人在画中游云里走,脚下是绿色的海洋,各种植物花草覆盖群山,层次分明色彩斑斓,我们随着山势上升到了人间仙境。下了缆车,还要爬2000级石阶,是这次旅程最难走的一段。路边有好多抬滑竿的农民在等待,大家劝亲家二老坐滑竿,他俩怎么说也不肯。泓霏劝我坐上,“爷爷是当野战军的,抬我爬山岂不坏了名声!”我断然拒绝。于是我们分为两组上爬,金秋十月晴空万里,山上的景色更加迷人,清新的空气吸进去感觉都是甜的,不知不觉到了“蘑菇石”和“万卷经书”。
天天在央视里见到的“蘑菇石”,今天终于有缘千里来相会了。“蘑菇石”神似蘑菇,高约10米,雄健挺拔,傲然立于天地之间风雨14亿多年了,被评为世界十大平衡石,它也作为梵净山的形象大师走向了全国和世界,还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万卷经书”层层叠叠,堆砌有序的油页岩如一本本书砖,就像一大摞大开本书放到一摞小开本之上。传说唐玄奘和尚西天取经返回时,专程参拜在梵净山现世的弥勒古佛道场,快到红云金顶白龙马偶失前蹄,从背上撒落一叠佛经,便成了今天的“万卷经书”。后人相传有读懂这万卷书者,经可直升亲听弥勒菩萨说法。在这个全民阅读的时代,每个人应该熟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护佑中华,福荫万代。
我们一行来到了普度广场观看红云金顶。梵净山与众不同,它有三个金顶,左有老金顶,右有凤凰岭,红云金顶常红云瑞气环绕,形状如桶有二三十米直径,高近百米上部一分为二,各峰建有金瓦石殿并由石桥相连。今天人山人海等候攀登,我们考虑还要步行下山,只让身体最棒的四个年轻人攀登,其他人在广场养精蓄锐参拜了大雄宝殿。三小时后,四人脸上挂满了骄傲的笑容归来。我问泓霏是怎么登上红云金顶的,她告诉我,从峰脚到峰顶尽管只有94米,都是在陡峭的裂缝中开凿的“天路”,攀登时鼻子前面是别人的脚后跟,后面的人早就断了你的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往上走。但只要鼓足勇气平心静气的抓牢铁链,踏实踩稳就能登上金顶。渡过现在不简单,奔向未来不容易,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的人,才能攀上无限风光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