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百家论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龙潭诗韵越千年(上)
古迹觅踪
凝望
诸葛锦囊无妙计
读《习近平的扶贫故事》有感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20年7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邵阳诗韵
龙潭诗韵越千年(上)

刘宝田
 

龙潭,位于洞口县黄桥古镇。作为水陆要冲,曾经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文人雅士慕名而来,或顺道而过,留下了许多吟咏,展现了一段农业文明的辉煌画册。

现存最早的龙潭诗是一首七绝:“寒声殊足渥桑田,叵耐中宵小洞天。纵使岩霖无用处,老龙未肯偃鳞眠。”平溪江与赧水在黄桥合流,拥抱成一个月牙形的水湾,水湾左边是一带半里长的悬崖峭壁,碧波积成深潭,这就是龙潭了。龙藏在哪里呢?崖岸一处有一个嘴巴样张开的岩洞,这就是龙宫“小洞天”了。这首诗载于康熙《武冈州志》和《古今图书集成》,署名王昌龄,但疑为托名之作。

两宋交替年间,陈与义南去途中滞留邵阳县金称市时,写的《龙潭夜雨》收在《陈与义集》中,却是铁定的了:“彻夜霖铃听雨声,寒潭顿觉碧波深。蛰龙应想苏民望,少施神功为作霖。”施神功、苏民望,也是觉得既是龙,就应雨泽民生,不负初心。

自此以后,龙潭诗如潭波连绵,汩汩而涌。明嘉靖举人刘文箕,武冈人,徜徉山水,有《龙潭》云:“碧水西连驿路斜,石崖深处见僧家。红尘莫惜春风晚,山鸟犹啼未落花。”跳出龙潭,着眼于驿道风光,山深春晚,鸟声迢递,花明水碧,令人留连。

同在嘉靖时期,分守湖南道的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陈鎏过邵阳,有《龙潭二首》:

“访胜松根石罅中,洞门深锁只闻钟。老僧出定凭虚阁,看尽浮云几万重。”

“山寺高悬百尺渊,老龙曾共老僧眠。年来到处云霓望,肯为苍生吁九夭。”

原来刘文箕所说的“石崖深处”,指的是“松根石罅”,而“僧家”即“百尺渊”上的“山寺”。第一首写世外风情,看尽人间浮云,冲淡幽闲。是时应逢干旱,老龙虽世外水灵,老僧虽世外高人,肯为苍生呼吁九天泽雨吗?云霓望,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若大旱之望云霓”。呼请“洞门深锁”的神灵关心民瘼,表现了诗人的宅心仁厚。

清初武冈诸生杨自芳,曾助潘应斗修纂康熙《武冈州志》。他亦有《龙潭》一首:“宿阁依潭色,昏烟幔碧浔。灵渊空作响,蛟窟自为霖。润点苍苔冷,寒侵古木深。留氛凝不散,爽发尚如阴。”描写了一场夜雨的过程,开始是潭色昏蒙,接着就渊响龙雨,润冷苍苔,寒笼古木。雨停时,水气不散,阴翳蒙蒙,形象逼真,可闻可见,可触可感,颇为生动。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