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百家论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儒林八景诗韵清(下)
传奇的郑和碑
水天一线
多措并举 为我市电影行业复工复产做好准备
“鲍叔牙式”的伯乐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20年7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邵阳诗韵
儒林八景诗韵清(下)

刘宝田
 

儒林八景中还有“巫水涵清”。向继申《巫水涵清》诗云:“一江澄碧浸斜晖,说近桃源是也非。月过寒潭清影落,风吹锦浪绿波微。晴宵人向空明渡,春晓禽翻上下飞。只为九溪留不住,朝宗沧海自东归。”严扣一个“清”字,笔走清虚,句绘空明,影耶浪耶,人耶禽耶,落耶吹耶,渡耶飞耶,都在晶莹透明的境界里。说是桃源,比桃源更幽静,更宜诗宜画宜终老修身。九溪者,《宝庆府志》载:“曰郎、曰无、曰雄、曰辰、曰龙、曰溆、曰武、曰酉、曰樠”,流于辰沅之间。因为“留不住”,活水常流,才涵清蕴虚。

胡采的《巫水涵清》诗简洁晓畅,以“月悬”“风起”衬托其“涵清”:“一派从山下,孤光岂待秋?月悬先到底,风起亦安流。”

陈之敬亦有《巫水涵清》诗,情趣却另具风味:“廉泉让水古梁州,最好巫江万里流。对镜影分真面目,清人肺腑涤人愁。”由清而引入廉,由水而写到人。《南史》载:南北朝时,梁州范柏年进京见宋明帝。明帝曰:粤有贪泉,饮此水出贪官,梁州有此种地名?柏年曰:“梁州惟有廉泉、让水,文川、武乡。”明帝意在言外:“爱卿宅居何处?”柏年一语双关:“卑臣寒舍于廉、让之间。”后人遂以廉泉、让水指为政清廉。今汉中博物馆西大门有联曰:“文川武乡英雄地;让水廉泉礼仪邦。”不合联律,盖不因文害义也。巫水呢,也“涵清”,所以是“最好”的江。巫水,又称雄溪、熊溪、洪江。言“万里流”者,源远流长之意,“万古流”也。其境自古民风淳朴,崇文尚道。所以,此水清人肺腑,涤人烦愁。这是诗人诠释的“巫水涵清”的真正含义,借此播扬这是一个水碧山明,民风淳厚的礼仪之邦。

陈之敬《白云樵隐》诗云:“石洞云深扫翠空,相传樵隐渺茫中。巢由不碍陶唐世,想见清高万古同。”这写的是城步东郊的白云石洞。巢由,巢父和许由,尧时隐士,都拒不接受尧的禅让,终生隐居世外。诗人之意,白云洞的樵隐,与巢由一样,清风亮节,万古高风同调。与《巫水涵清》一样,也赞扬了这是一方远离尘嚣的风情淳朴之乡。

清末,城步人有贡生陈玉玮者,也借《白云樵隐》礼赞隐逸高风:“樵隐归何处?穿云入洞藏。独成千古逸,高卧傲羲皇。”

吴宗基、杨彩文皆有《白云樵隐》。吴诗曰:“古柏苍松石涧生,白云深处独怡情。堆蓝滴翠称仙窟,献巧呈奇漏俗名。爽垲却嫌天地隘,邃幽偏喜鹿猿行。居人想是秦时客,隐隐鸡鸣犬吠声。”爽垲者,高寒干燥之地。避世仙窟,幽邃怡情,桃源境地,心向往之。杨诗曰:“策杖寻芳景若何?洞门无锁胜游多。凭谁借得穿云履,一探当年旧烂柯。”跳脱樵洞本体,写游人众多。借烂柯故事,感慨世事变迁,岁月流逝,兴沧桑之叹,摇人心旌。

儒林八景,前人留下的吟咏,“枫门落照”最多。现存最早的是明岷简王的长子朱彦汰的诗。其人礼贤好学,常邀文士饮酒赋诗,并亲评高下,乐性娱情,善画梅。明孝宗弘治七年(1504)封靖王,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薨。其《枫门落照》诗曰:

“霜染枫门著紫葳,晚来偏喜对斜晖。穿林乍听猿声吼,攀登渐看人影微。霞霭山椒同鹜落,丹飘木末杂鸦飞。牧童唤客休闭帐,前垅牛羊尚未归。”诗人好兴致,踏霜游枫门,对斜晖,听猿吼,人影渐稀,鹜落鸦归,犹自忘返,以致阻挡了牛羊归路,引起牧童的呼唤。闭帐,应为蔽帐,阻挡之意。无膏梁文绣之气,不似富贵人家语,可见其率性幽情,襟抱冲淡。

崇祯十七年(1644),随卢兆龙来武冈岷府受册封的熊昱亦有《枫门落照》诗:“枫叶飘飘带日光,门栏霞绕锦云乡。西山一段人难画,红树村村送夕阳。”风格与其此行所作的云山、龙潭诗同调,晓畅绮丽。此诗描摹“落照”,平易中见工巧,惟妙惟肖。西山难画,或是红霞烧天,或是断霞明灭,染红村树。丹炉世界,一派温馨。

武冈诸生郭维寰的同题诗亦境界空阔,但其写群峰映晚、巉岩云路,则别具风味:“奇到诸峰静,枫林映日低。鸦群争日晚,客路似云齐。落叶红生壑,攀萝翠自梯。巉岩千里外,辛苦达蛮溪。”峰静、路静、云静、壑静,连争晚的鸦群似乎也静,都笼罩在一片红抹烟轻的晚照里,静静地向静夜而去,迢递而清空,苍茫而宁静。

杨自芳的《枫门落照》诗境界大同小异,但更显得高古、苍茫:“绝峰摩空际,梯云路渐长。丹崖迟夕照,枫叶醉秋霜。石壁翻余影,山城接大荒。寒鸦鸣古蝶,极目但苍茫。”

康熙三年(1664)任宝庆知府的河南汝南人傅鸾祥的《枫门落照》则显得轻松、幽闲:“疑自山阴道,幽林荫碧空。千花开口笑,百鸟语春风。仰视人如鹜,低看马似狨。群峰皆逞翠,画意正融融。”他写的是春天,扣“落照”不严谨,但却反映了一府之长的些许得意之情。也许,他心中没有“落照”,而有“旭日”吧。

儒林八景中留诗最少的是高阁,即盘石的文昌阁。有联曰:“文光射斗墟,英才永盛;昌言崇圣治,教泽长沾。”留有《山寺晚钟》的张文蔚有《高阁风清》,诗云:“高阁三层面面虚,清风竟日度徐徐。非缘种竹千竿引,可拟朝天两袖舒。树影摇空生爽籁,檐铃送响到田闾。快哉不取兰台乐,雅爱文光射斗墟。”兰台,汉代宫庭藏典籍处,后指朝廷藏书地。诗描绘了高阁及其环境,抒发了诗人雅爱文光、人才的情愫。

景已越千年,非惟人非,物亦非矣。不知儒林,今有几景,亦复文光焕彩乎?

盛世兴文,文兴才涌。据闻城步历来重道崇文,好客隆礼,庶几景可重光,文可更盛乎?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