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全国各地医务人员舍命抗击新冠肺炎的辛苦付出,体验到了什么叫中国力量和速度,为队员们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精神感到骄傲。”3月26日,湖南支援湖北心理医疗队邵阳队队长、市脑科医院院长王瑞见总结在武汉一个月的抗疫经历时,如是感慨。
春暖花开,英雄凯旋!3月22日晚,邵阳驰援武汉心理医疗队的10名队员圆满完成抗疫任务,回到邵阳进行14天的集中休整。一个月前,他们无惧生死,毅然出征,与家人进行短暂的告别后,直奔江城,用专业知识驱逐心魔,用专业技能激发斗志,用实际行动兑现着医者仁心的承诺。
王瑞见:
率队出征 打响护“心”战“疫”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的身体和心理遭受着双重煎熬,很多人出现焦虑与恐慌的情绪。湖北武汉作为抗击疫情的主战场,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成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
2月20日20时许,接到马上组建心理医疗队赶赴武汉的紧急通知,54岁的王瑞见没多想,就报了名。2月21日凌晨,从踊跃报名的人员中筛选确定了10名心理医护团队名单,由王瑞见率队出征。当天中午,队员们赶赴长沙,与湖南第六批支援湖北心理医疗队汇合后,踏上驰援武汉的征程。
到达武汉后,湖南心理医疗队的50名队员被分为10个组,每组5人。市脑科医院的10名队员分成两组,王瑞见、郭铭等5人所在的7组分在光谷方舱医院,胡邵仑、陈志英等5人所在的8组分在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7组队员们参与光谷方舱医院每日早交班,与各医疗队医护负责人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及睡眠问题,制作心理状况问卷二维码,入舱进行面询干预及发放微信心理问卷,进行筛查。他们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心理分级的工作方案,征求患者的意见来选择远程视频干预、电话、微信沟通及入舱面询等不同方式,进行心理疏导。
对轻度患者,通过加强心理健康宣教的方式处理。对中度异常的患者,给予初步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识别和接纳自己当下的情绪及困境,对有居丧等情绪反应强烈者入舱进行干预,对失眠、焦虑抑郁较重的患者,开展联络会诊,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他们还建立正念减压放松练习小程序,教患者及医护人员通过正念减压方法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
胡邵仑:
发挥专长 筑起坚固心理防线
作为市脑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胡邵仑接到支援湖北的通知后,毅然地在请战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我是做心理咨询的,如果不去,有点说不过去。”胡邵仑笑着说。
2月25日,胡邵仑和8组队员们前往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他们下病房,与每个科室负责人建立联系,了解各个科室医护人员及分管病人的心理情绪状况及身体状况。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表现做好评估,区分出轻、中、重三种程度,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确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通过微信、电话、视频、面询等方式进行具体的实施。
疫情来势汹汹,医护人员的心中也不免感到恐慌、焦虑。一名医生的父母感染新冠肺炎,在他所在的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住院。担心他们得病去世,同时在病房看到鲜活的生命逝去的场景,他变得惶恐不安。随后,这名医生主动找到心理医疗队寻求帮助。了解他的基本情况后,胡邵仑和队友们给予了暖心安慰。在一次次倾诉的过程中,他的情绪逐渐得到了宣泄。后来,随着父母的病情好转出院,他的心情越来越好了。
陈志英:
送上关怀 为医护人员“疏心”
48岁的陈志英是市脑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护士长,得知支援武汉消息,她既激动又紧张。“犹豫片刻,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我必须上一线。因为我是党员,又有在武冈开展心理救援的经历,是热线电话的接听者之一,也学习了危机干预,所以我必须报名。”
到达武汉后,陈志英被分在8组,负责对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白天进行会诊、电话干预、面询后,晚上回来酒店,她还要对他们进行微信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减压,调整他们的睡眠。在所有咨询对象中,陈志英最不放心的就是护士小张,一位9个月孩子的二胎宝妈。
因为疫情影响,小张所在的医院改成救治医院,只有9个月大的小孩被迫断奶。因为工作强度大,病重患者的去世,小张出现了抑郁情绪。后来,小张主动添加了陈志英的微信,寻求帮助。在前几次的心理疏导中,陈志英扮演了一个忠实听众的角色,引导她释放不良情绪。
后来,陈志英又跟进了几次。就在返邵的前两天,她特意回访了小张。“谢谢陈老师这段时间总是陪伴在我的身边,我现在情绪、睡眠好多了。如果核酸检测阴性,我观察14天后就可以回家了。”3月23日,陈志英收到了小张的回信,十分欣慰。“心理咨询本就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职业,这次的武汉心理援助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成长。”陈志英若有所思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