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大祥区城南街道台上村的食用菌基地,一根根交叉摆放的菌棒有序排列,一簇簇黑木耳如花朵般竞相绽放,一阵阵淡淡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40多位村民有说有笑,忙着采摘、晾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些细嫩诱人的黑木耳,已经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元宝”。
帮助村民将食用菌变成“金元宝”的,正是曾任双清区人大代表的湖南神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建国。自2004年从事食用菌种植生产以来,他一心投入食用菌繁育、生产、技术开发及种植推广示范服务中,将自己所学倾力传授给本地及省内外食用菌种植户,为丰富邵阳食用菌产品供给、推动本地食用菌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和贫困户脱贫作出积极贡献。
刘建国立足食用菌产业发展,2005年牵头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地级市食用菌产业科技合作社——邵阳市食用菌产业科技合作社,使全市的食用菌生产、销售和技术开发、推广由自发、分散行动变成统一的有组织行动。目前,全市已有1.1万多农户和一批企业加入合作社,社员的食用菌生产面积已达1万亩以上,同时引进和开发了一大批新品种,全市成规模的品种已达十余个。此外,通过当地政府招商引资,一批专业化食用菌生产企业也相继被引进。合作社的成功运作,使我市食用菌产业形成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格局,应对市场的能力大为増强。
“一个人好并不是真的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是刘建国经常说的话。他潜心开发新品种和新技术,为农户讲解种植要领,当好“传经人”。在他的宣传、指导帮助下,平均年带动1000余农户种植双孢蘑菇、香菇、平菇,最高时年带动6000余农户开展食用菌种植,农户年创收超亿元,户平增收可达1.5万元。
种植黑木耳,每年的管理时间只有4个月,只需浇水和采摘,农村留守的中老年人都可以胜任。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刘建国将研发的“全日光露天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到产业扶贫工作中,在大祥区及隆回、新邵、新宁等县建立产业扶贫基地,让农户和贫困户吃上致富定心丸。
往年这个时候,刘建国的食用菌基地里的新鲜黑木耳销路很好。今年由于突发疫情,黑木耳销售受到了一定影响。为积极应对不利局面,刘建国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拓展市场,另一方面强化科技攻关,将小木耳做成“大文章”。“我们现在正在探索制作压缩木耳的方法,并研发木耳粉等功能食品,延伸产业链,实现稳定增收。”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刘建国静下心来研发新技术,寻求新机遇,打开新市场。
“我们想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邵阳市推进第五轮市级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发挥城南街道台上村的后发优势,全力打造‘食用菌蔬菜绿色小镇休闲旅游’。”谈及未来的发展,刘建国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