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谭宇 通讯员 周星) 春暖花开,我市农村充满活力。过去一年来,我市精准扶贫、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基础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可圈可点。
精准扶贫取得新成效。2019年,全市共减少贫困人口13.14万人,退出贫困村182个,新宁县、洞口县、城步苗族自治县、隆回县、邵阳县5个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到100%,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7.29%;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1036人;建设安置房224万平方米,搬迁户全部搬迁入住,实施农村贫困农户危房改造(改建)10214户,受益人口达5万人。我市还强化控辍保学措施,全市没有贫困生失学。
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19.4万亩、产量317.2万吨,蔬菜面积发展到217.06万亩,增加4.84万亩;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我市上下攻坚克难,全力恢复生猪产能,全年实现生猪出栏565.45万头,超额完成省定510万头任务。
乡村振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崀山脐橙”获得“2019年度中国果业最受欢迎的柑橘区域公共品牌10强”,邵阳县茶油、洞口雪峰蜜橘入选中国农产品公用品牌目录,绥宁县关峡镇(油菜油茶)新增为国家级农业强镇;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68个,贵太太茶油、南山牧业、军杰食品等被新认定为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52家。
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稳步改善。完成“两区”划定任务,划定水稻生产功能区402.83万亩、油菜籽生产保护区111.87万亩;顺利完成53座小型水库出险加固工作,完成156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全市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全覆盖,防汛抗灾实现了“不死一人、不垮一坝一库”预期目标,经验做法在全省推介;水稻、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3%、53.11%,同比分别提升3.4%、3.3%。
去年我市完成造林面积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1%,在全省首创河长制“电视问政”,深化“一河一辅警”制度,推动涉水执法,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完成农村厕所改造63572个,拆除空心房1232万平方米,复耕面积25295万亩,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