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就记起了小时候做许愿瓶的事。
那是语文书上的一个实践活动。那天老师只是随便提了几句,说如果我们有兴趣可以去做,而那个周末却因此而变得明亮轻快起来。
周六一吃完早饭,我就在家里翻箱倒柜地找材料。折腾了好久,才拿着几个脏兮兮的塑料瓶,几支彩笔和几个蜡笔头,踩着小泥路上的石头和土包一跳一跳地跑向了发小的家里。
发小和她的弟弟也才刚吃完饭,空气中仍飘着灰烬的余温。发小的弟弟听说了我们的计划后,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了我们。然后三个小孩就挽着衣袖,蹲在井边给从犄角旮旯里找到的塑料瓶抹肥皂,不顾大人的烦叨,用水冲了一遍又一遍,还用有香味的纸巾擦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再用那些好不容易搞到的胶布、蜡笔头、水彩笔、剪刀在画画本上画上花纹,五彩斑斓的,然后剪下来,贴到塑料瓶上。
然后就开始写愿望了。我前一天晚上就对此早有准备,于是很快就写完了:①希望自己越来越帅。②希望自己成绩越来越好。③希望家里人都能健康。
我一笔一划地写下我的愿望,写完后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写好的,暗暗觉得自己真是写得又快又好。发小的弟弟还在咬着笔头,应该是不知道写些什么。于是我只能看发小写了些什么。“呀!你干什么!不能偷看的。”明明刚才还在低头写字的发小竟对我细小的动作如此敏锐!“好咧,我不看你的咧……”“看了就不灵了!”“晓得咧,晓得咧。”
渐暖的阳光透过屋前的杉树跑到屋里,连空气中的灰尘都在飞舞、发亮。
过一会儿,发小的弟弟才终于完成。早已等不及的我终于可以把我的“愿望清单”放到瓶子里去。然后我又提议放几颗糖进去,作为“海神”帮助我们实现愿望的报酬,获得了他俩的高度赞赏。
最后我们还在瓶子上写了张纸条——
陌生人:你好。这是一个许愿漂流瓶,里面是我的愿望,请不要打开,只有“海神”能打开。如果你捡到,请帮我把它放回海里。谢谢。
最后为了防漏水,我们把瓶子用胶布裹得里三层外三层才放心。
一个周末就像一集动画片一样短暂。周一的早晨,雾气还没有散开的时候,我们三个就似乎是跳着吃完了早饭,然后把“花里胡哨”的瓶子塞进了书包。“带了吗?”“带了。”“你的呢?”“也带了。”三个小孩在微蒙的晨曦中相视一笑,仿佛胜利在望。
我们一路小跑到上学路上附近的最大的一条河,不自觉地跪在河岸,从书包里拿出准备已久的瓶子,用双手轻轻地把它们放在水面上。然后飞快地跑到桥上,激动地看着它们在湍急的水流中上下浮动,翻转不停,目送它们的渐渐远去……“它们会飘到海里去吗?”“会的吧。”“你说它们会不会卡在哪儿?”“啊?那怎么办?”三个小小的瓶子成了三颗小小的心整天的牵挂。
……
我仿佛是用我儿时的手写了这篇随记,有些东西似乎来不及组织,就已出现在了纸上。
高一的时候,语文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的童年,有没有一件让你现在回想起来都能会心一笑的事情?我举了手,我想的就是这件事,当然,还有很多。老师说,你们是幸福的。嗯,我也觉得。
我记得我后来一个人也放了几次漂流瓶,但印象都没有这么深刻,且没有那么认真,这是为什么呢?
至于那些愿望,它们都会实现吗?
我不知道。
(指导老师:刘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