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市科协党组派出四个调研小组,各由一名领导带队,对全市科技助力精准脱贫项目点进行全覆盖调研。调研采取走访贫困户、找基层党员谈心、察看项目基地、举行座谈会的方式,行程数千公里,对全市8个县市的16个乡镇、49个村进行调研,共组织召开座谈会52场,找贫困群众和基层党员谈话谈心190余人次。总的感觉是科协的科技助力精准脱贫项目好,驻村工作队欢迎,广大贫困村村民满意,成效明显。
一、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有49个国家、省科技助力精准脱贫项目点。项目数约占省内科技助力精准脱贫项目总数的21.8%。49个项目点所在地共有耕地80525亩,山林594769亩,农村人口共92573人。
科技助力精准脱贫项目实施以来,通过抓实项目平台,带动了一支庞大的科技人员队伍投身脱贫攻坚战场。至今共聘请省市县专家和技术人员372名,专家团队到村进行技术指导累计达1970余人次,开展技术培训327场次,培训村民53983人次,培育了科技带头人317人,建立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00余个,建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1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67个,开展产业扶贫项目102项(个),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3824户13077人,主要为特色种养业和电商平台建设等,通过项目直接带动13077人脱贫。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去年3月份,市科协在对49个科技助力精准脱贫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出台“科协系统服务科技助力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从组织保障、服务机制、业务指导等三个方面,为项目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该方案明确了市、县、工作队三级联动协调机制,建立了市科协领导和干部联县、县科协干部包村、专家团队入村的组织协调机制,对科技助力精准脱贫从项目确定、选择专家、项目推荐申报、项目实施、技术服务、资金使用、项目后续管理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
通过强化服务,科技助力精准脱贫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老百姓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创业致富的积极性高涨。如新邵县潭溪镇玄本村,以前虽然成立了强林农业合作社,但因为没有技术,合作社种植的樱桃树,多年一直没有挂果。2018年,省司法厅驻村扶贫队从省城请来科技专家,对樱桃一直未挂果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症下药,指导村民进行技术处理,结果当年樱桃树实现开花结果,老百姓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了“科技兴农”的魅力。之后,驻村队员趁热打铁,邀请省农业技术专家来村有针对性地举办了多场农技培训,参加培训的老百姓从最初的不足50人,到后来竟出现教室坐不下、室外站满人听课的情况,一改过去村里开会、培训要给老百姓发误工补助发纪念品的惯例。该村种植樱桃成功后,牛蛙农业合作社、大珍种养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三、下一步设想与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科协组织要接长手臂、形成链条,积极服务基层、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各级科协作为紧密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群团组织,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优势也有责任发挥自己的作用。中国科协、省科协开展的科技助力精准脱贫项目,就是市县科协干事创业、发挥作用的好平台、好支点。我市市县两级科协应该主动作为,积极谋划,为我市科技助力精准脱贫、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好务。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组织就要建到哪里,科协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村级科协组织是市县科协的神经末梢,是我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线和主战场。我们要按照省委“党建带群建”加强基层群团组织建设的总要求,在全市条件成熟的行政村建立科协组织,条件不成熟的行政村设立科普信息联络员,或与邻近村建立联合科协组织。把科技示范户、专业技术骨干、农村合作社或专业技术协会的技术管理人员纳入到科协组织中。以产业项目为课题,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技术比赛活动。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市县乡三级科协要发挥群团组织的制度优势,建立各级科技工作者专家库,根据不同村的产业发展特点,提供菜单式的精准服务,带动和培育一批实用型科技工作者,做到在技术扶持上,上通天线,下接地气。上面引得来新技术、新品种,下面有人接得住新技术、新品种。
三是加强阵地建设。科普宣传阵地是面向农民开展科普宣传与教育的最好载体,也是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方式。要注重科普手段的信息化,做到线下教育与线上普及有机结合。要建好科普宣传橱窗、宣传栏和农村科普e站。科普阵地建设可与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共通。
四是加强项目建设。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选准选好产业发展项目是关键。要对当地的土壤特性、气候条件、区域环境、农民种养习惯、市场潜力等进行深入的前期调查研究,提前与科技专家一道因地制宜确定好项目,再通过项目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助推产业发展,通过项目平台对接专家带动培育农村科技大队伍。(作者系市科协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