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高铁”是个热词,也是东方大国风靡世界的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岁末年初,全国各地十余条高铁投入运行和多条高铁密集开工,一年一度的春运开启数十亿人次的现代人类大迁徙,使得这个热词更热。
高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高铁能决定一座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融合速度有多快,能决定一座城市的发展体量有多大,能决定一座城市品质提升的高度有多高,能决定一座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多广……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铁决定一座城市的发展走向,决定一座城市的命运和未来。
无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还是重庆、成都、郑州、武汉等国内知名城市,就说省内京港高铁沿线的岳阳、长沙、衡阳、郴州,以及沪昆高铁沿线的株洲、湘潭、娄底、怀化等城市,无一例外地都乘着高铁的翅膀获得了快速发展。
高铁是实现新型城市化、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引擎。现代城市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以高铁网、互联网为代表的战略设施的竞争。高铁对沿线的餐饮、住宿及其他的消费业带动明显,对沿线的旅游带动尤为显著;高铁沿线地区凭借便捷的交通条件,很容易吸引具有区域服务职能的产业在其周边落户;高铁站周边及空港地区均已成为城市开发的热土,高铁新城、空港经济炙手可热;各个城市重点打造的信息产业,包括高端生产信息服务业、高端消费服务业等,都要求信息快速流通、人员极速抵达、资源瞬息共享,这些都有赖于完善的高铁体系。一座城市一旦拥有了高铁,这座城市就拥有了发展的动能、底气和可预见的未来。
当前,高铁正在重塑整个湖南的经济格局,各个城市都在谋划高铁、建设高铁,都希望通过拥有高铁而拥有更强大的竞争筹码和发展话语权,让城市驶向更美好的未来。面对这一波战略机遇,作为湖南人口第一大市、劳务输出人口第一大市的邵阳也不甘人后,想方设法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铁建设,努力高位推动、强力推进。但由于先天区位劣势,高铁建设仍然是短板。虽然随着2018年12月26日怀邵衡快速铁路的开通,邵阳铁路由单线贯通成为十字枢纽,但客观地讲,速度等级只能达到及格的标准,仍然要比周边的兄弟城市差很多,根本不具备比较优势。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真正意义上的高铁,是指初始运行速度在250km以上,日常运行速度在300km以上的高铁,而非250km以下,因此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从邵阳市区始发的或经过邵阳站的火车都不是高铁,而是动车或普通列车。因为经过市区火车站的铁路线都不是主通道,速度值都在250km以下,其中新娄邵线是250km(现在的运行速度一直没有达到200km),怀邵衡线是200km,邵阳至永州铁路还是老旧的洛湛铁路邵永段,速度只有120km。邵阳主城区至今没有时速350km的高铁,很显然这样低等级的枢纽与“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地位是不相符的。邵阳高铁建设的落后严重影响了邵阳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拖了湖南整体发展的后腿。
因此,邵阳高铁建设必须寻求全新的突破,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和根本性的提升。首要的突破口就是要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呼南高铁邵阳至永州段尽快开工建设,这是当务之急也是重中之重。拿下这个突破口,后续才好做更多更好的高铁文章。如邵阳连接长益常的高铁、邵阳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铁等等。只有主城区拥有了时速350km的高铁,邵阳才真正配得上“区域性交通枢纽”这一称呼。
日前,国家确定湖南等13个省市作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的消息,这对加快我市高铁建设应该是一剂强心剂。目前,呼南高铁早已进入了国家“八纵八横”高铁规划,邵阳至永州高铁作为呼南高铁的一段省委省政府是明确支持的。我们要抓住国家加大对铁路建设投入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机,把呼南高铁邵永段的建设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头号工程”来强力推进,树立起必胜的信心和豪迈的气概,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持续不断、永不松懈地争取,直到正式开工建设;要运用各种媒体和其他可运用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构建强大的立体高铁交通网对邵阳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全市上下要用抓实体产业发展的决心、信心、恒心和强有力的手段来推进高铁建设,形成浓厚的“交通强则邵阳强、铁路兴则邵阳兴”“争高铁就是谋发展、通呼南就是通未来”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共识,动员全社会力量都来关注、关心、支持呼南高铁过邵阳市区,坚决打赢“高铁攻坚战”!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