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六岭书林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虚幻与现实之间
最是书香能致远
积高师赐我墨宝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19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者感悟
在虚幻与现实之间
——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小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刘江
 

2019年10月10日,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奥尔加·托卡尔丘克1962年出生于波兰,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曾经在一所精神病院当心理医生。心理学的背景让奥尔加成为了荣格的信徒,这对奥尔加的写作方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奥尔加对神话的偏好都体现在了她的作品里,她于1996年发表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就以碎片化的写作方式,同时又糅合了神秘主义内涵而被视为奥尔加的代表作,被波兰文学界誉为“波兰当今神秘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奥尔加也因此斩获1997年的波兰“政治护照奖”。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易丽君、袁汉镕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以“太古”为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起点,以米霞的一生为参照,借用太古这个地方几代人的悲欢离合,影射了两次世界大战对于波兰民族造成的创伤。

寻根是奥尔加创作的重要内容。带着寻根的目的,奥尔加创造了太古,在这个遥远的、神秘的、封闭的村庄,每个人都过着稳定、宁静的生活。然而这种宁静却被战争打乱了,所有美好的一切也都随之远去。战争所带来的创伤,是奥尔加寻根主题的第一个重要表达。

在许多人的眼里,波兰一直是一个充满了失败与苦难的国家。事实也正如此,从18世纪开始,波兰曾三次亡国,其中对波兰影响最大的就是1797年,在这一年俄国、普鲁士、奥地利共同签署了一项公约,其中包含了一份秘密附件,主要内容是:

“绝对有必要对波兰王国这一政治实体的一切痕迹予以抹除,任何可能唤起对昔日波兰王国的记忆的东西都应该被破坏掉。”

根据这份协定,普鲁士人熔化了波兰的王冠,奥地利人将波兰王室的宫殿变成了兵营,俄国人则夺走了他们想要的一切。波兰的历史从此被改写。

这只是波兰苦难的开始,1815年,波兰第二次亡国,华沙被肢解。在之后的100年里,波兰都在不停地经历战乱与亡国,迫害与屠杀,这也就是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数以百万级的波兰人被强征进俄、德、奥三国的军队,比如书中米霞的父亲米哈乌就被强征进了俄国的军队。

人为划分的国界隔不断人类共有的乡恋,不论离家多远,家乡依旧是家乡,生命在这里诞生,死亡在这里轮回,这是奥尔加笔下的民族性,也是奥尔加寻根的第二个重要表达。

比如阿德尔卡。为了寻找更好的世界,阿德尔卡离开了太古,但对故乡的思念让她决定回家乡看看。“她朝厨房环顾了一周,逐一认出了那些他早已忘却的东西……最后,阿德尔卡的目光落在有个白瓷的肚子和一个小巧抽屉的咖啡磨上……阿德尔卡迟疑了片刻,然后迅速从架子上取下小咖啡磨,藏进了箱子里。”

这个小咖啡磨是米霞的父亲米哈乌送给她的,米霞爱不释手并且一直带在身边,现在又传到了阿德尔卡的手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传承?

有人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由文学走向睿智的一种预示,那么通过建立一个魔幻般的虚构现实来使读者重新认知自我就是这种预示的实现方式。奥尔加表示:“对我来说一本小说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世界,一个让读者进入并且忘我的世界,建立一个虚幻的现实。这关系到情绪、语言、描叙,最关键的是创造使人信服的人物,让读者能重新认知自我。”

奥尔加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出于对国家的热爱,写作手法逐渐成熟后的奥尔加对波兰右翼的批评日益强烈。2014年,她公开表示波兰曾经在历史上犯下过可怕的殖民罪行,导致出版商不得不增派保镖对她进行保护;由她的剧本改编而成的电影《糜骨之壤》也被波兰媒体指责。但尽管如此,奥尔加也从没放弃过小说创作,因为在她看来:“人类发明了小说这种讲述他人生活的题材,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人。”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