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是一个狂生。
我们单从他的名字上就可看出他的狂来。他原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人瑞,通常称期颐,常指百岁以上的人。金圣叹生于1608年,明朝灭亡时他亦不过36岁,以区区而立之年名人瑞,并且要圣人都赞叹一番,其狂可见一斑。
金圣叹的狂还表现在,他作为一个读书人,虽能文善诗,却对仕途不屑一顾,而是一门心思以读书著述为乐。他早年家境优渥,后父母早逝,家道中落。以贫寒之身,对满清朝廷的招揽无动于衷,这分傲骨比起同时代的许多文人,真是难能可贵了。他的舅父钱谦益本是明崇祯帝的礼部尚书,南明弘光时投靠了权臣马士英,清兵南下,他又变节屈膝,摇身一变为清朝的礼部侍郎,为士林所不齿。一次,钱侍郎作寿,金圣叹母命难违,前往祝寿。席间,他挥毫泼墨写了副骇人的对联:“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唬得舅舅钱侍郎先是掐断几根胡须,继而两眼翻白,手脚冰凉,差点就见了阎王。
金圣叹博览群籍,好谈《易》,亦好讲佛,常以佛诠释儒、道,论文喜附会禅理,一生评点古书甚多。他称《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后又把《三国演义》称“天下第一才子书”。须知,小说与戏曲那时被认为文章末技,他却将其与诗文经典并列,真个是惊世骇俗啊。他对自己树的“才子书”也不迷信,他判定《水浒传》后50回系罗贯中“横添狗尾”,故尽行砍去。他又断言《西厢记》第五本非出王实甫之手,也是“恶札”,故截去而以《惊梦》收尾。他的古籍评点往往观点犀利,见解独到,还喜欢借题发挥,议论时世。几百年后,我们读他的评点,还会感到痛快淋漓,这狂生的如椽巨笔果然了得。
金圣叹的狂还表现在他不惧死,他对生死的达观态度尤为人所称道。清顺治十八年(1661),他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被处极刑。他身陷囹圄将被斩首时叫来狱卒,说“有要事相告”。狱卒以为有什么秘密,忙笔墨伺候。金圣叹指着饭菜说:“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火腿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
押赴刑场之际,他见儿子在旁哭泣,做了副对子:“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莲”与“怜”同音,“梨”与“离”同音,这副“生死诀别对”一语双关,撼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