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秋节,广东东莞企石镇的外婆们便成了中秋节上的主角,成为最忙碌的人。因为,在这天,她们变成了“圣诞老人”,要去女儿家给外孙(女)们派送中秋礼物。
隔辈亲,外婆最疼爱外孙(女)的,而在孩子们的记忆里,外婆也是“温暖”的代名词。为了给孩子们准备节日礼物,外婆们节前就开始忙碌准备了。由于外孙(女)多,外婆不得不挑着担子来送礼物,出门之前,孙(女)缠着她,也要礼物。但外婆却不给,哪怕是个小糖。可能有人会说,这外婆也太偏心了,同样是孙子,自家的孙(女)咋如此对待。如果这样想的话,那无疑是错怪外婆们了。
原来,按照当地“外婆送中秋”的风俗,这些礼物只能送给外孙(女),因为,这些孩子管老人才叫“外婆”,而自家的孙子(女)则称“奶奶”。当然了,自然也不能亏待自家孙子(女),他们也会有礼物相送,但不是这批礼物。
外婆挑着礼物担子出发了,沉甸甸的礼物代表着外婆厚实的心。 “外婆送礼物来了!”见外婆挑着礼物走来,站在门口期盼多时的外孙(女)们便叫着簇拥过来,吵着要礼物。外婆笑着放下担子,大人们赶忙帮着将担子挑进屋。顾不上喝水,外婆便急着打开担子里的礼物,“瞧瞧!外婆给你们送什么了?”柿子、苹果、菱角、月饼、香芋,外婆的担子里就像个“百宝箱”似的,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当然,除了这些吃的东西外,最令男孩子们期盼与惊喜的就是“柚子灯”。或许,这灯是外公做的,但功劳都记在外婆身上了。
镇里人过中秋有放灯习俗,大人们放“孔明灯”,男孩则放“柚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诸如“一生平安”字样的简单吉祥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中秋夜,男孩子们提着柚子灯,女孩子跟屁虫似的跟在后面,一起提灯穿街过巷,笑声里,那童年的快乐永远留在记忆里。多年之后,当我们老了也成了外婆,给自己孙子(女)制作柚子灯时,一定也会想起老外婆,想起那慈祥的笑脸。
“外婆送中秋,外孙担灯笼。”浓浓祖孙情都被这火红的灯笼所点燃。在中秋夜,流淌的是温暖、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