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绥宁县长铺镇第三小学语文教师莫瑛接到了十年前一名学生曾智的电话:“莫老师,我今年考上了香港城市大学金融学院的研究生,要特别感谢您,是您,将我引上了热爱阅读、喜欢写作的道路。”
学生学业有成,从教23年的莫瑛心头漾起一丝甜蜜,回想起自己教学生涯中的一幕又一幕。
从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莫瑛就把关心爱护学生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做严师,又当慈母。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她毫不犹豫给予资助;对于思想发生偏差的学生,她和风细雨进行教育。有一名学生文文(化名),妈妈在县城租了一间房子陪着四个孩子读书,家里全靠爸爸一人跑长途运输赚钱,生活比较困难。莫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学习和生活上给她提供了帮助和资助,懂事的文文发愤图强,在六年一期小学语数外竞赛中,总分排名获得了全县二等奖。学生俊俊(化名),父母在外务工,爷爷奶奶年老多病,平时就靠下岗的姑姑照顾他。莫瑛把俊俊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经常嘘寒问暖,鼓励他正确对待家里的暂时困难,树立起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2017年下期,瑞瑞(化名)从乡下学校转到县城长铺三小。刚来时,他憨头憨脑,地地道道一个“野孩子”,尤其语文成绩非常糟糕,连普通的组词造句都不会。莫瑛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没有歧视瑞瑞,而是努力走进他的世界,上课多提问,学习多督促,对他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课后经常辅导他做作业,并和家长保持沟通,让家长了解儿子的进步,改变对儿子的看法。友好的老师、友爱的班级、温馨的家庭,让瑞瑞渐渐变得阳光自信。他学习干劲十足,各科成绩稳步上升,在市里的一次征文中,他写的《写给叔叔的一封家书》获得了三等奖。
2015年上期,因当时的特殊需要,学校临时决定把六年级5个班倒数11名的学生集中编成了一个55名学生的“宝贝”班级,很多老师看到这个班就摇头。开学前,校长希望莫瑛能接手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当时,尽管心里也有畏难情绪,但从学校大局和孩子未来出发,她毅然接手了这个班级。
第一次接手“宝贝”班级,莫瑛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宝贝”们成绩差,习惯差,和老师顶嘴,和同学打架,晚上爬围墙出校园去上网,动不动还在老师面前来个跳楼动作,看得莫瑛是心惊肉跳。班风如此让人大跌眼镜,成绩更是让人叹息,很多学生语文都只能考40分左右。
莫瑛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宝贝”们芝麻大的进步放大来表扬,尊重他们,让他们重拾信心和尊严。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一个学期下来,“宝贝”们发生了出人意料的逆转:毕业后每一个学生都顺利升入自己理想的学校。上一学期,学校整个六年级语文考试因为这些学生的成绩拖了后腿,在片区考试中排在第四名。而才一个学期,该校毕业班语文排名就上升到了全县第三名,老师们都说是这些“宝贝”创造了奇迹。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莫瑛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称号。2017年,她执教的《捉不住的蝉声》,荣获国家教育部“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部优;她撰写的论文、教案多次获国家、省、市一等奖,其中一篇教学设计获“全国十三五新形势下教学创新理念与实践论坛”大赛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第15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征文,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