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六岭书林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与朦胧诗狭路相逢
萧乾一封信的启示
父亲的读书故事
道一的纸上还乡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与人
父亲的读书故事

唐亚军
 

周日的清晨,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看到父亲那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书籍,不觉又勾起了“书瘾”,于是带着一本老旧的《红岩》来到离家数百米远的山上凉亭阅读。书页已经变黄了,散发出一抹特殊的香味,让我想起了儿时读它的画面。书是父亲参加工作的那一年买的,至今已经有42个年头。

学过木匠的父亲亲自给心爱的书做了个书橱,并刷上了蓝色的漆,因为在父亲的心目中,文学艺术就是蓝色的,美好而神圣。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爱读书,从6岁时起,我就常坐在父亲的书橱旁看书,如《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等等。许多书都包上了封皮,父亲工工整整地写上了书名和作者。随着家境的转好,我们一次次搬家,虽然丢失了不少东西,但让父亲爱若珍宝的书籍却是一本也没丢。

父亲打小读书的时候,品学兼优,样样拔尖,尤其写得一手好作文。据说,当年他是所在乡镇唯一考上邵东县重点中学的尖子生。只是因为受到“文革”影响,父亲没有读大学,就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报名入矿,成为一名光荣的煤矿工人。由于深感知识的贫乏,父亲在干好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大量地读书。他什么书都读,不但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外文学名著,就连《采煤工艺》《掘进工艺》《煤矿安全规程》等这些常人觉得枯燥无味的书,他也能读得津津有味。

父亲最怕“书到用时方恨少”,时刻提醒自己读书。好学上进的父亲受到了单位领导的青睐,被保送读工大。学成归来后,父亲成了一名机关干部,但父亲爱好读书的热情没有消退,反而更高了,常常读书到深夜。父亲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由此得到了全面提高,先后利用所学知识,为单位安全生产解决了不少难题,受到领导和群众好评,《湖南日报》等新闻媒体为此还对他进行了专门的采访报道。

父亲经常教育我,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的知识素养。由于我们生活范围、生活阅历的局限,唯有通过阅读,帮助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能力,了解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很多事情。古人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言的就是这个道理。想要做博学的人,那么就必须得去读书,涉猎不同学科的知识。

如今,即将奔七十的父亲,皱纹早已爬上了额头,看书也必须带上老花镜了。书橱早已容纳不下如此多的书籍,家里又添置了几个书橱。后来,从农村搬迁到乡镇,居住空间由原来的100多平方米缩减到50多个平方米,居住环境的局促,使得大批书籍的摆放成了问题。善于动脑筋的父亲把阳台上搁置的杂物都“赶走”了,开辟出一个摆放书籍的空间,美其名曰“博雅书屋”。这个书屋明亮安静,没有家庭琐事和锅碗瓢勺的干扰,让父亲颇为满意。

于是,回家看望父母的我,经常看到父亲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坐在书橱旁,一杯香茗、一本好书,沉浸在静静的时光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