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热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全面深化改革要力戒形式主义
这把“猴毛”撒得出还要收得回
90后爱跳槽不是什么坏事
一线指挥员
用文明和宽容化解邻里纠纷
别让“带薪陪床”成为摆设
司法刚正 民德归厚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文明和宽容化解邻里纠纷

刘剑飞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在现代高楼社会里,邻里之间却“老死不相往来”。缺少了人情世故的调节,没有了公序良俗的缓冲,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就成了矛盾纠纷的导火索:楼上走路太重,影响了楼下休息;隔壁在门口摆鞋架,占了公共空间。现代社会里,咫尺之间的邻居该如何为自由划定边界,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呢?

邻里纠纷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所以还是应该依靠文明和宽容去化解。

导致邻里纠纷发生的原因,一是一些人文明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欠缺,做出一些违背文明甚至违反法规的行为,比如侵占公共空间、违章搭建、广场舞扰民、高空抛物、违规养犬等。这些行为不仅损害着公共利益,也给他人生活造成影响,继而产生矛盾和纠纷。二是缺乏包容心态。很多时候,一些不文明并不会造成严重影响,比如短暂的乱停乱放,偶尔占用公共空间。对于这些行为,只要能够善意提醒就能够化解,但是,一些人却“眼里容不下沙子”,小题大做,对这些细微的不文明行为锱铢必较。主要原因在于,如今的邻里之间互不来往,人与人之间比较陌生,邻里缺乏互动,失去了信任、理解和宽容的基础。得理不饶人,让人无法接受,这也是导致邻里矛盾的一大原因。

文明和宽容是化解邻里纠纷的首选。一方面,树立文明意识。小区是一个微型社会,属于公共场所,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文明,自觉做到文明礼让。另一方面,即便别人出现了一些不文明行为,只要这些行为危害不大,就应该给予善意提醒,用理解和包容去化解纠纷,避免矛盾升级。当然,对于一些性质恶劣、屡禁不止的不文明行为,则要严肃对待,甚至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