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我市林业将全面推进“健康森林、美丽湿地、绿色通道、秀美村庄、生态林场”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山水田园旅游市、绿色低碳宜居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民富林丰大强市,为全面建成“二中心一枢纽”提供绿色保障和支撑。
一是加强健康森林建设,构筑生态屏障。以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等大工程大项目为依托,以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管护等措施为抓手,稳定或修复森林生态系统,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向演替,全面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显著提高。
二是推进美丽湿地建设,培育健康“绿肾”。着力实施“美丽湿地”建设,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全市湿地面积只增不减。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全面提高重点湿地的保护管理能力。新建一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省级湿地公园(试点),湿地保护面积不断扩大,湿地保护率逐步上升。通过推进美丽湿地建设,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产品的功能明显增强。
三是巩固绿色通道建设,形成靓丽景观。继续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对新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道、省道和乡道等通道红线内和沿线两旁第一层山脊或平地100米范围内的林地,因地制宜,营造以乡土树种为主体、层次分明、色彩和季相变化丰富的绿色生态景观,实现通道与周边的农田、林地、果园、村镇、工矿等形成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网络生态系统。
四是引导秀美村庄建设,营造宜居家园。秀美村庄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落实 “秀美村庄”建设,在建成100个“秀美村庄”示范村、20个“生态家园示范村”的基础上,再建设一批“秀美村庄”、 “生态家园示范村”,改变乡村空地绿化低、庭院景观单、优良树种少的局面。
五是挖掘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古树名木是生态文化的主要载体,积淀着厚重的生态文明史,挖掘整合生态文化资源,树立独具特色的湖湘生态文化品牌。建设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和生态文化传播平台,创建一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文化村、生态文化示范企业,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弘扬林业生态文明。
六是着力生态产业建设,夯实林业基础。以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工程、国家储备林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毛竹丰产基地建设工程、特色经济林发展建设工程等为契机,建设一批原材料基地,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原料。大力发展规模企业,重点建设2个现代林业综合产业园和6个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园,引导企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批国内知名品牌。(作者单位:邵阳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