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的急速推进引起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乃至乡村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剧烈变化,如何破解乡村发展难题,建设大美湖南之心,如期建成全面小康新邵,关键在于壮大乡村产业。
1.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优势特色产业。根据新邵县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新格局。特别是要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重点扶持发展小塘麻鸭、坪上牛肚王、潭府猕猴桃、大新玫瑰花、龙溪铺常青藤中药材、寸石黑猪、油茶等特色重点产业。
2.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引领,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向高端、优质、高效、健康、营养方向发展。
3.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深化农村改革。注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把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盘活集体资产、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壮大规模经营、发展品牌效益农业、促进农业“接二连三”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财产,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4.鼓励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业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坚持经营体系向专业化转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用好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重点镇乡专项工作经费。拓展产业链条,发挥规模产业经济和社会价值。发展新业态,生产新产品,创造新就业,坚持增收途径向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转变。
5.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要对接大众化需求,将乡村旅游推向旅游发展的核心。二要对接品质化需求,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三是对接休闲化需求,优化乡村休闲度假环境。四是对接多样化需求,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
(作者单位:新邵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