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5日,新华社客户端发表题为《屯警街面,动中备勤——邵阳公安勤务机制改革打造平安城市》的报道,用大篇幅为邵阳公安移动警务平台的做法点赞。这是继2017年12月4日、29日后,新华社第三次隆重推介我市“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工作。
2017年9月30日,我市公安局开始在邵阳主城区正式推行“屯警街面,动中备勤”警务运行机制。这是市公安局党委通过“一村一辅警”工作稳控农村社会治安之后,推出的又一项重大警务机制改革举措。上月28日,该项改革推广到我市各县、市。
通过从市区试点到推广至邵阳全域,我市各城区如今已经形成以移动警务平台为中心的治安防控网。“重点部位1分钟到达、中心城区3分钟到达、其他城区5分钟到达的治安防控圈,忠诚捍卫着一方百姓平安,牢牢掌握了治安防控的主动权,开创了街面犯罪发案率下降、群众安全感稳步上升的良好局面。”副市长、市公安局长谭学军介绍。
据悉,邵阳主城区的移动警务平台按照“网格化巡逻,动态化处警”要求,将主城区划分为10个主网格,每个主网格设立一个移动警务平台,每个平台配备一辆指挥车、2辆处警车、4台摩托车、30名警力,按照三班一运转的模式,全天候24小时囤警街面,履行接警处警、动态巡逻、交通管理、纠纷化解、服务咨询等职能。其中指挥车上接入公安网、互联网、350兆无线通信、340兆无线图传、道路交通监控、城市视频监控等信息系统,使指挥车成为可移动的“信息总汇”和“作战堡垒”。
为全面推广移动警务机制,市委、市政府早在2017年9月便投入4600余万元购置10个移动警务平台的全套设备。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33个移动警务平台,共投入资金1.09亿元,并由各级财政全额保障移动警务平台每年运行经费4300余万元,确保移动警务平台可持续发展。 (袁光宇 潘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