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百家论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历史是真正的诗人
“伯隅”是谁?
高山雪原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喘口气儿”与“伸伸脚”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伯隅”是谁?

陈扬桂
 

近日读到一部地方文献,书中收录了邵阳文献家刘达武的五言律诗《上伯隅师》:“沧海横流日,兰堂足典型。名留先正传,门署少微星。谢客清三径,遗安老一径。南丰时在望,何日再趋庭。”从诗的字里行间,弄不明白“伯隅师”是谁,而该书的编者注曰:“伯隅:即国学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

看到这条注解,笔者心生疑窦:比刘达武还小一岁多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会是他的老师吗?

疑窦产生之后,笔者又在心里自我释疑:也许是吧,老师未必一定年长学生。我虽不才,刚当教师时,教室里不是坐着几位比自己略大一些的学生吗?

然而,细细思量,总觉得这疑释得缺乏底气。诗作者刘达武,1876年生于邵阳县五峰铺一书香门第。400年前,他的老祖宗刘大邦由广西浔州府同知解组回江西老家途中,爱上了五峰铺,便在这里落籍生根了。1908年考取吏部学治馆法政班以前,刘达武基本没有离开过家乡。次年,他转学广西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随蔡锷在广西、云南任职。蔡锷英年早逝,刘达武也便回了湖南,先在军政界任职,后致力于教书著述和整理地方文献。

出生于浙江海宁的王国维,在1898年赴上海深造前,主要是在故乡度过的。此后,他东渡日本留学,学成归来,先后在武汉、南京和北京谋生。辛亥革命后,携全家随师友罗振玉侨居日本四年有余,潜心钻研学问。1916年王国维回到上海,边教书,边研究甲骨文及商周历史。1922年以后,直到1927年6月2日在清华园投湖自沉,王国维都在北京。

王国维与刘达武的行踪,基本上没有交集点。这样看来,他们的师生关系就很难成立了。

那么,这个伯隅到底是谁呢?上下求索间,依稀记起光绪年间与康有为唱对台戏的邵阳籍举人曾廉,似乎有个伯隅的别名。查阅资料发现,曾廉果然“字伯隅”。

这个曾廉以思想顽固著称,康有为、梁启超组织数百举人联名向光绪皇帝上书变法图强主张的时候,他纠集另一班守旧派“公车”也在上书,公然向康有为等维新派“公车”叫板。但他的学问十分了得,从“于斯为盛”的人才库岳麓书院毕业后,曾在邵阳最有名的濂溪书院当过教师。

刘达武仅存的一本日记中写到,曾廉在濂溪书院任教期间的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24岁的刘达武,正好就读于濂溪书院。由此可见,此处的“伯隅”当指曾廉,刘达武《上伯隅师》即是写给濂溪书院曾老师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