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六岭书林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读书的风景
严父贾政
趣味与厚度
“一字不改”的风骨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17年4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暇观亭书话
读书的风景

汪翔
 

人与人之间会有各种各样的际遇、缘分,只要相互之间有共鸣,便互为对方人生中的风景。卞之琳《断章》诗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与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和“青山”之间,互相对峙,互相观赏,“青山”是我的风景,“我”也是青山的风景。物与人相得益彰,就会融为一道和谐美丽的风景。

日出唤醒大地,读书唤醒头脑。

朱熹《观书有感》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书与人互为风景,这道美丽的风景夹杂着油墨香,有花开花落,流水潺潺;有金戈铁马,旌旗猎猎;有银河星汉、宇宙苍穹。宁静的心态读书才能成为风景,读书不是为了功名而“头悬梁锥刺股”,而是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全凭个人兴趣的“漫卷诗书喜欲狂”,以一颗淡泊的心步入书山小径,方能闻到路边淡淡的花香,听到芬芳泥土的呢喃,领略绿色蕴藏的蓬勃生机,在大自然旖旎的山水间寻得一份心灵的慰藉。

人是书的风景。如果没有读书人,再好的书也只能束之高阁,书架上落满灰尘,书页发霉腐烂,甚至被当成废纸清扫出户。正是书虫书痴的翻阅,视书如生命,让书与人都进入光明通透的境界。

书更是人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书卷的濡染,书理的滋养,可以让你铅华尽洗,袒露真纯。读一本好书,就是站在思想的至高点去观社会舞台上的大风景,读风景中来来往往的人生。

一盏明灯,一杯香茗,一册在手,翻阅几则往事,咀嚼几段随笔。读书是一种高雅的享受,是思想碰撞、情意共鸣和灵感激发的过程。

书中气象万千。走进书的风景中,你可以和过去娓娓叙谈,探视成长的痕迹,重温生命的过程,也可以同未来神交忧欢,同悲同喜。你可以漫步自然科学的沃野,采摘你喜欢的奇葩异卉,遨游文学的汪洋,拣拾耀眼的珠贝。你可以抵达神往已久的乐园,甚至登临梦寐企及的峰巅。你一旦走进这五彩斑斓的风景,风景便装饰了你的人生。

翻开《诗经》,蓝天白云之下,一泓碧水悠悠东流,雎鸠关关声中,河边一个青年小伙子顿生无限情思,河对岸悠然采荇菜的姑娘正是小伙子迷恋思慕的对象。读《三国演义》,风云骤起,烽烟滚滚,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让人惊心动魄。读《水浒传》,迤逦梁山,浩淼水泊,纵横交错的历史画面,连缀着一个一个英雄好汉的故事。烟云笼罩中,也窥见一张一张国贼奸臣的脸。读《西游记》,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一座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天宫,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奇幻世界中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读《红楼梦》,亭台楼榭、佛庵庭院、繁花名木、鹤鸣鹿啼间,有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林黛玉葬花处,催人泪下;贾宝玉梦醒时,断人衷肠。读《白蛇传》,西湖的波光,金山寺的气象,你似乎踏上斜风细雨里的断桥,见证白娘子与许仙的倾城之恋。读《瓦尔登湖》,你会看到一片幽寂神秘的森林,湖水纯洁透明,山林茂密翠绿,月光徜徉在湖面的粼粼波光之上,湖水倒映着森林的丛丛树影。面对纯美的自然,你的心灵也会回归纯净的世界。读格林童话,仿佛看到了雾中的镜湖,模模糊糊,偶尔几只鸟飞来停在被雾气笼罩的参天大树上。读《老人与海》,眼前展现辽阔的大海。老渔夫桑提亚哥站在最高的岩石上,望着水天一色的大海,模糊了视线,却燃起了心中的热情和希望。

读书的风景有距离一说。近视则暗,远观则明。聪明之人常站在书外而读书,有角度而读。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揭示了读书也同认识事物规律一样,需跳出局限,走出窄窄的心境去“一览众山小”。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既是诗人的人生总结,更是诗人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揭示,也是一曲劝学词。

沉湎书中,如饮甘泉,如沐春风,如品香茗。我愿终生沉浸在书的风景里。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