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四部委近日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根据新政,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单车补贴额的50%。
从个人购纯电动车最高补贴12万元,到2016年最高补贴11万元,再到2017年最高补贴6.6万元,直至2020年补贴完全取消,在如此大幅度的补贴退坡面前,电动汽车还有人买吗?
我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
“2012年,我国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7万辆;2013年、2014年两年的推广应用量逼近10万辆;2015年跃升到37.9万辆,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售50.7万辆,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累计推广量已经超过了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据了大头。
一直以来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充电基础设施,去年也取得了突破。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说,2016年,公共充电桩的数量从年初不到5万个,增加到年底的15万个,当年增量是上年度的6倍,我国一举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最快的国家。此外,汽车销售厂商提供的数据显示,私人乘用车的充电桩安装比例已经提高到80%以上。
市场由政策驱动向政策与市场“双驱动”转型
为了保证补贴退出后,车企依旧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工信部将推出平均燃油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制度,并于去年9月发布了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车企不仅面临着平均油耗达标的硬约束,2018年开始还必须完成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积分。
这一政策已经引起了众多跨国公司的高度关注。去年11月,从未涉足纯电动车的丰田汽车,举全公司之力启动了纯电动汽车项目。而按照大众汽车的规划,2020年在华销售新能源车将达到40万台。
“政策驱动是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愿,而市场驱动的核心是以消费者的选择来促进企业竞争,因此,当政府补贴彻底淡出之时,就是外资和合资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之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认为,面对技术基础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低、核心技术欠缺、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国内企业必须苦练内功、迎头赶上,相关产业政策、财政扶持政策也应适时调整。
补贴退出后,全面市场化将面临巨大挑战
“统计显示,2015年37.9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中,有8万辆是私人购买,而其中约有6万辆卖到了北、上、广、深、津、杭六大限购、限行城市,占据了私人消费约70%。”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说,牌照优惠和不限行特权,已经成为拉动电动汽车私人消费的重要力量。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曾毓群认为,如果没有办法跟燃油车竞争,补贴退出后,电动汽车将没有全面市场化的可能。
在曾毓群看来,电动汽车市场可以细分为四大类:一是路权型市场,指的是北京、上海等限购、限行城市,目前市场上续驶里程26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的电动汽车,搭载快充技术,基本可以满足出行需求;二是经济型市场,即短途代步型的私家车,续驶里程一二百公里已足够,车型要小,更要便宜,这个市场未来有可能启动;三是运营型市场,包括公交车、物流车,用户也许不太在乎快速充电功能,他们更关心运营成本比燃油车低多少;四是性能型市场,比拼的是百公里加速性能,追求的是超级跑车般的驾驶感受。“不同的市场需求,对应补贴退坡要采取不同的策略,需要政府和企业有针对性地配置资源。”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