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关岁末,又是检查评比。为了准备相关资料,不少基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加班加点、忙前忙后,甚至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以致师生颇有怨言,更有甚者,是谈检查而色变,说评比就心忧。
教育检查评比的初衷是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和师生发展,我们如果能将纷繁的检查评比规划整理,与日常教育教学相融合,科学适量,使“额外活”成“分内事”,就一定能发挥出促提升、导发展的作用,变“无用功”为“正能量”。
教育检查评比要想成为“促提升”的利器,教育主管部门对评估指标的设计就应着重在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对学校进行具有自诊性和内省性评估,即学校能根据检查评比标准进行自我诊断、反思、弥补和调整。要做到这一点,指标设计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要能够立足学校实际,顾及地区差异。让校长、教师和学生都能“跳起来摘苹果”,找到自己阶段提升的愿景,从而实现学校各项工作整体提升的目标。
“导发展”是对检查评比更高层次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检查评比的标准是统一的,这样容易出现千校一面的现象。如何引导学校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实现“一校一品”的个性发展呢?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在检查评比过程中,适当放宽学校自主办学权限,引导学校统筹现有资源,思考分析自身的优势和缺点,总结阶段性发展成果,制定个性化发展规划,确定合理发展目标和方向,主动探索寻找学校特色发展之路,提炼形成学校独有的育人核心文化。
(作者系新邵县教育局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