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百家论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石民和青冰(上)
也说“看走眼”
初雪
怎样采写经济报道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16年1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民和青冰(上)
——抗战流亡中陨落的邵阳文学双星
陈扬桂
 

有这样两位邵阳籍文学家,其辉煌的文学成就,曾经照亮过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方星空。然而,在抗日战争期间,因为流亡奔波,劳顿不堪,他们贫病交加,过早陨落,成了两颗流星,其璀璨的光芒稍纵即逝,以至于长时间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一个是诗人石民,一个是作家青冰。

石民:著名的象征派诗人

作为诗人,石民属于象征诗派。在象征派诗人中,他与该诗派创始人李金发和“雨巷诗人”戴望舒齐名。

正如绝大多数邵阳人不知道石民一样,10多年前,笔者也对他十分生疏。后来,因为阅读《鲁迅全集》,发现在鲁迅笔下屡屡现身的“石民”,竟然是一位邵阳老乡。出于好奇,穷究深探,终于弄清石民是邵阳市新邵县人氏,他的坟墓就隐藏在新邵陈家坊的一丘山阿上。

石民原名石光络,册名嵘,字阴清,号影清,1903年清明期间出生于陈家坊田里村。他的父亲石赞钧是光绪年间举人,任职于四川铜元局,母亲系当地杨姓举人之千金,知书识字,是石民兄弟三人的启蒙老师。

石民自幼聪明好学,仪表英俊,既是才子又是帅哥。1924年,他从长沙岳麓中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当时英语系教授林语堂、叶公超、陈西滢、温源宁、徐志摩,以及同学胡风、废名、梁遇春、游国恩、冯至等人,都是当时或者后来成为著名诗人、作家。受师友们的影响,石民在学生时期就热爱文学,最爱读诗歌和外国的随笔散文,并开始从事诗歌创作和研究。对诗歌,他“不喜欢流利之艳体”,而最爱“含有极多思想的悱怨之作”。1930年前后,他在文坛特别活跃,不少诗歌、翻译、散文作品发表在《语丝》《骆驼草》《文学杂志》《北新》《现代学生》等报刊上。他与鲁迅等大文豪一样成了《语丝》的重要作者,与废名、梁遇春成为《骆驼草》的主要作者,并称为“骆驼草三子”。

石民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他潇洒英俊、风度翩翩,天生一副诗人气质。他的文友温源宁曾对废名和梁遇春说:“石民漂亮得很,生得像天使!”梁遇春也说石民具有“彻底的青春”。还在北大读书时候,石民就写过一首题为《无题》的诗,将死亡与短暂的爱情作对比,表达了死亡的永恒的主题。就是这首诗,使他得以在象征诗派中崭露头角。随着他的创作成果不断增大,逐步可以与象征派代表戴望舒、李金发相提并论了。

石民的诗和他同时代其他象征派诗人一样,透过“象征的森林”去揭示着某种人生的际遇和存在的境状。

石民是诗人,也是散文家、翻译家、编辑。1928年,他大学毕业,次年远赴上海,在北新书局任编辑,曾编辑过《北新月刊》《青年界》等。他重乡重情,在从事编辑工作之余,热心帮助从家乡逃亡到上海的进步青年唐麟(建国后任湖南省委宣传部长)补习英语,后来又相继介绍唐麟到北京大学英文系作旁听生,跟好友废名学写作。

石民与文学大师鲁迅交往十分密切,在1928年7月1931年这段时间的日记中,鲁迅有57处记载了他们两人的交往。当年石民在北京大学英语系学习时,常常慕名到中文系来听鲁迅先生的讲座。石民到北新书局任编辑后,鲁迅的许多著作,特别是翻译作品,都是通过石民约稿和编辑,然后在北新书局出版的。1930年11月,石民得了肺病,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鲁迅先后5次陪同石民去在上海开诊所的日本医生平井博士家里就诊,并为石民当翻译。1934年5月,石民的肺病加重,急需筹钱治病。危难之际,他想到了乐于助人的鲁迅,请鲁迅帮他解难。鲁迅果然不负石民所望,借了250元银洋给他治病。

1932年11月,石民在南京与比他小两岁的堂表妹尹蕴纬结为伉俪。尹蕴纬是邵东县流光岭人,她的母亲石漱林早年在南昌创办正蒙女校,是石民的远房姑妈。尹蕴纬的二哥尹仲容曾任台湾经济部长,对复兴台湾经济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享有“台湾经济之父”的美誉。

1934年前后,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的妹妹与石民的同事赵景深结了婚,而石民身体又越来越差,李小峰开始重用赵景深。石民便辞了北新的编辑职务,在武汉大学学术权威、他的连襟席鲁思的引荐下,来到武汉大学任英国文学教授。1938年10月,武汉失守,石民随同学校一起流亡到四川乐山。由于长途跋涉,疲于奔命,又兼忧国忧身,心情沉痛,石民病情越发严重了,自己又没钱看病,只向学校告假,回到陈家坊老家,请草药郎中弄些草药吃。但终因医治无效,于1942年初撒手人世。

石民虽然只活了不到40岁,其从事文学的历程更短,却留下了各种著作近20部,单篇译作、散文百余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诗集《良夜与噩梦》,译作《曼侬》《巴黎之烦恼》《德伯家的苔丝》《忧郁的裘德》《他人的酒杯》,其中《巴黎之烦恼》是翻译到中国的第一本波德莱尔散文诗。石民还编著了《古诗选》《北新英语文法》等多种教材,特别是《北新英语文法》发行量很大,为当时中学通用教材。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