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百家论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妙语
周作人的序跋艺术
西安城墙掠影
怎样采写现场新闻
白马仙姑的传说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样采写现场新闻

罗础
 

现场材料与背景材料相结合

采写现场新闻需要掌握丰富的材料,运用现场材料尤为重要。现场材料就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直接观察的特征材料,也就是第一手材料。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场材料来自现场,有很强的实证性。虽然不能说现场材料绝对可靠,却是检验其他材料的一个有力的杠杆。现场材料来自现场,也是读者最乐意获取、最具有吸引力的。记者现场采访,掌握了大量的现场材料,写出的现场新闻就比较真实生动。1993年1月1日上午9时,笔者在邵阳市1路公共汽车站与正在值班的市公交总公司经理汤益民相遇时获悉:从这天起,该公司发放的千余张免费乘车证停止使用。当天,笔者购票转换了1路、3路、10路等多趟公共汽车,进行现场采访,在6路车发现一位身着制服的持证者“亮牌”时,女乘务员微笑着解释:“我们公司已在职工大会宣布,从今天起,免费乘车证停止使用。”那位持证者二话没说,掏钱买了票,笔者随即以《抵制特权乘车挽回巨款损失(引题)“公汽”千余张免费乘车证停止使用(主题)》为题,写成现场新闻见诸报端。如果笔者不进行现场采访,没有掌握现场材料,那么,这样的“活鱼”是难以捕捉到的。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历史的、发展的。现场新闻中的事物也有其产生与发展的背景、环境、条件等,这就要求记者采写现场新闻时,要把现场材料与背景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背景材料就现场材料而言,它是指记者获得的间接材料。采写现场新闻,既要利用现场材料,也要利用背景材料。运用好背景材料,可以使报道中的现实问题有比较与衬托,既可以增强现场新闻的趣味性,又可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笔者采写《“公汽”千余张免费乘车证停止使用》的现场新闻,动用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背景:邵阳市公交总公司发放免费乘车证已有20多年的历史,涉及有关职能部门,相互攀比,各显其能,使乘车证越发越多,越发越滥。截至1992年12月底止,已发放免费乘车证达1166张,每年给该公司造成经济损失达30余万元。其中有人利用手中掌握的某一方面特权牟利,其妻子上班、孩子上学,也乘车“亮牌”占便宜。为此,该公司决定:从1993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免费乘车证。笔者使用了这段背景材料,使这条现场新闻主题突出,含义深刻,邵阳市公交总公司抵制特权乘车,挽回巨额损失,不仅使该公司职工拍手叫好,而且见报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采写现场新闻离不开现场材料与背景材料。对于突发性事件新闻,如记者目击车祸、火灾、地震、火山爆发等,诸如此类的新闻,通常只要简略地交待一下背景,主要靠现场材料为主;对于有计划、有安排的现场新闻,如名人巡视、文体比赛、火箭发射、通车、通航、年货市场、土地拍卖、搜捕罪犯、军事行动等等,记者在采访中,既要收集现场材料又要注意收集背景材料;对于事先掌握背景材料的,可以采取守株待兔的方法猎取现场材料。如开展“扫黄”、“反扒”专项斗争,在掌握线索这种“背景”材料的情况下,可到公共汽车上去守候反扒窃的现场;对于已经掌握现场材料,而在现场来不及收集背景材料的要及时补充。采写现场新闻,运用“现场”材料与“背景”要善于搭配。既要有面上的,又要有典型的,还要有细节的。无论选择何种材料,必须真实可靠,不能“合理”想象,添枝加叶。一切游离于主题的材料,不管他多么生动,也要舍弃。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