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碗。
——《大清相国》
有人说王跃文的《国画》《梅次故事》《苍黄》是官场生态演变的三部曲。这三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演绎着官场潜规则,鞭辟入里地揭示了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尤其是《国画》甫一面世,令人拍案惊绝。半年之内加印五次,次次脱销,并成为盗版的热门。王跃文以一种极深的悲凉与反思叙述官场人生,透露出对光明和温暖的向往之心。《大清相国》这部历史题材的官场小说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陈廷敬现身说法,行走于波云诡谲的政治舞台,坚守自己勤勉,清廉,务实节俭的官场法则,给后人树立了一面为人为官的镜子。
陈廷敬原名陈敬。十四岁应童子试中了头名,有“神童”之誉。因在一次科举考试中有人重名,皇上就赐名陈廷敬。陈廷敬最初的运气非常之差,两次考试都莫名其妙地惹祸上身,甚至被人诬陷杀人的罪名。幸得前明隐士李老太爷及其女月媛相救,后又成为李老太爷的爱婿。在他的宦海生涯中尽管命运跌宕起伏,沉沉浮浮,最后都能化险为夷。
陈廷敬善于理财,针对下面的奸商贪官提出了改铸轻钱,轻徭薄税,调整盐、铁、茶及关税之法。他清正廉明,治家严谨,以身作则,忠孝两全,历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督察院左都御史、并值经筵讲官,任职无一差错。为了铲除宫内反动势力,惩治官员奢靡腐败之风,他巧妙地设下连环计将明珠、索额图、徐乾学、高士奇等一网打尽。用他睿智的头脑捍卫官场,制止腐败,造福天下黎民苍生,同时造就了一个太平盛世。他为官四十八年,康熙帝评价陈廷敬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并赐予相国之称。作为辅弼良臣,皇上又将《康熙字典》的总裁大任交给他。一日,他写了一首诗,煞尾处道“十九年中被恩遇,承颜往往亲缣素。画箑去章喜绝伦,凉秋未敢嗟迟暮。丹青自古谁良臣?终始君恩有几人?便蕃荣宠今如此,恐惧独立持自身。”总结和抒发了他此刻复杂的情愫,然后便装聋全身而退。每每无趣之时,他便在半梦半醒之间回想自己五十年的官宦生涯,从当年卫大人告诉他一个“等”字,岳父告诉他一个“忍”字,自己悟出来一个“稳”字,后来又被逼出一个“狠”字,月媛又点醒他一个“隐”字。这五个字的心机和韬略成就了他几十年政坛不倒的传奇人生。
小说的技法传统,结构严谨,素材扎实。主人公陈廷敬以他的旷世之才深得康熙帝赏识,他非凡的才情、隐忍的个性、朴素的坚守给人打下烙印。同样,那些烘托主人公的反面人物形象也是呼之欲出,利欲和贪念,野心与奸诈,在争权夺利的宫廷斗争中显露无遗。明珠的老奸巨猾,索额图的妄自尊大,高士奇的虚伪谄媚,徐乾学的野心勃勃……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说通篇的语感氛围拿捏得当,有古风雅韵,又不失语言的简约,尤其对官场人物的心理描摹炉火纯青,力透纸背。明明杀机四起,却又藏而不露;眼看怒发冲冠,却又隐而不发;笔墨收发自如,恰到好处。小说细节丰满,张力十足,诗意盎然,读来赏心悦目,譬如:台湾收复,众国赶来朝贺礼贡。张善德剥好了一个石榴,小心递给皇上。皇上细细地咀嚼着石榴,道:“京城冬月能吃上这么好的石榴,甚是稀罕……都尝尝吧。”却见陈廷敬望着石榴出神,便问:“廷敬怎么不吃呀?”陈廷敬回道:“臣看这石榴籽儿齐刷刷地成行成列,犹如万国来朝,又像百官面圣,正暗自惊奇。”皇上哈哈大笑,道:“陈廷敬是否想作诗了?”陈廷敬很快成诗,皇上轻声念了起来:“仙禁云深簇仗低,午朝帘下报班齐……风霜历后含苞实,只有丹心老不迷。”
纳博科夫说:文学是创造,小说是虚构。说某一篇小说是真人真事,这简直辱没了艺术,也辱没了真实。当然,作为历史小说就当为别论了,选定的主角是确实存在的,历史上的人物的思想主体和形象早已确立,在当时的社会反响应是真实的。但既然是小说,并不是史料保存,那么在这种骨感的背后就需要血肉丰满,历史上的这位人物或是看山看水,或是指点江山,或是行迹江湖……也就是说,要让他活起来。那么主人公的故事就存在着一定的虚构和重塑。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就需要某种创新,需要思想上的再创造与纵深,需要艺术性的渲染,从而实现社会意义与精神价值的统一。
面对这么浩大的历史背景,碎片化的记忆,王跃文并不坐实史料,而是根据文献史料确立人物的精神面貌,将主人公回炉锻造。在现实之中虚构细节,沉潜其筋骨,铺以雅韵古风,注入血肉,再提纯之后的陈廷敬似清风徐来,栩栩如生。可观可感,真实而有温度,可博古通今,可远观可近照。这种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运用到历史小说之中,让人物鲜活而具动感。故事一波三折,制造的悬念、铺垫、高潮等一气呵成,情节生动逼真,险象环生,引人入胜。更为创新和难能可贵的是,以一种现代的观念与古典的灵魂碰撞与对话,以陈廷敬和作者都信奉与恪守的“清贫耐得始求官”的精神主体贯穿小说始末,合二为一,成功地完成了一次三百年前的穿越。这种超越现实与历史之上的精神重塑,不仅重演了历史风云,更成为当下的一种精神力量,完成了作者对理想主义的美好愿望,对政治文化的清明之心,对人性的拷问和思量,并成为一种不死的精神延续。
从《大清相国》销售逼近百万之巨可以想见人们对此书的热衷和追捧,可见以陈廷敬为代表的清官名相的人物形象在今人心中的地位。无疑,王跃文的这种书写方式是为大众所喜爱的,这种文学力量积极地影响着读者的人生哲学。罗曼·罗兰说:缺乏理想的现实主义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大清相国》的写作经验是当代历史小说的新生,作者借鉴历史,怀着悲天怜人的社会责任直面现实和历史,古为今用的精神重塑给世人以警醒,以思考。而这种精神价值的超越在现实和历史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