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双清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百草是药
且向心头觅婺源
飞天山巨蜥
村庄(外一首)
粗心的小猴 (童话)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16年8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樟树垅茶座
百草是药

易祥茸
 

端午节,妻子一大清早就去农贸市场买回来艾叶、菖蒲和一大捆“野草”。艾叶、菖蒲用来挂在大门口,据说可以驱蚊、辟邪,而那捆“野草”则是去寒湿、健肌肤、增强免疫力的良药。好几年了,每逢这一天,妻子都去买一大捆回来,然后放到一个大锅里熬水给家里每一个人洗澡。因为用它洗澡后,能预防许多疾病。

记得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有一天,我身上长了许多“风坨”,痒得不行,有人说这是皮肤过敏。到附近一家医院看了一下,医生给我开了点敏迪、扑尔敏等药物。当时吃了就好一点,但一停药,“风坨”又长出来了。不行,得去大医院瞧瞧。在家人的撺掇下,我来到了某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就诊。医生穿着白大褂,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用听诊器在我胸脯上反复“扫描”,接着就张口看舌苔,掀开眼皮看角膜,最后说了一句:“做皮试。”做皮试我知道,是每次注射青霉素前的“例行公事”,但这次是大阵仗,医生在我的右上臂排列整齐地注射了四五十针,长出了四五十个“坨”。医生告诉我:这些都是各种过敏的试剂,比如杨花过敏、桂花过敏、槐花过敏……牛肉过敏、羊肉过敏……苎麻过敏、化纤过敏,等半个小时后,许多的“坨”消失了,剩下不灭的,就是“过敏源”,就能对症下药,就能治好你的皮肤过敏了。

我痛苦地忍耐,任医生摆布,住院、吊水、打针,折腾了好几天,折腾去一大把钱后,我出院了,当时病是好了,但以后还是时不时的复发。

后来,我到老家和一位“赤脚医生”谈及此事,赤脚医生说:“这个不难,我给你拿些草药,回去烧水洗澡,多洗几回就好了。”他给了我一大包药,我打开一看,里面许多东西我是认得的,比如说,路边草、马齿苋、车前草、九里光、七叶一枝花、牛膝藤、田边菊、凤尾草、虾公刺、淡竹叶、紫苏、鱼腥草等等。“这些也是药啊!”我感叹了。赤脚医生说:“百草是药呀。”难怪药农都说我们是“见宝不识宝,药材当野草”。

“草药蛮好的。”赤脚医生居然和我谈起中草药来了,“古代不是有个叫李时珍的写了一本《本草纲目》么?那时候中国人治病靠的就是中草药。”

是了,我清楚记得读小学的那年,我磨好刀去砍柴,看到一丛好灌木,高兴了,一刀砍下去,柴没砍着,却把左手的四个手指砍得见了白骨。我吓晕了,马上有人告诉我的家里,家里人马上请来了草药郎中。我见那郎中摘了一些梽木叶、女贞树叶、鸡血藤之类的放在口里嚼成糯糯的一团,然后敷在我的伤口上,外面再用车前草叶缠着,活像一个刚出锅的青叶糍粑。也没打针吊水(那时可能还没那玩意儿),也没吃药忌口,三口药下来,伤口有点发痒,嫩肉已在皮下慢慢生长,很快就要愈合了。

“既然中草药治病效果这么好,为什么你这里摆的几乎全是西医的东西呢?”我见他窄逼的药房里,几个装中草药的瓷坛搁在高高的药架的顶层,瓷坛上面隐隐约约还显现出些许灰尘,下面几层却全是装西药的盒子和瓶瓶罐罐。

“现在的人都信西医,都觉得用西药洋气些。”赤脚医生在回答我的问题的时候,似乎有点忧虑和迷茫。

“你是医生,你何不也努力推广一下中医中药?”我像是在提建议,又像是自言自语。

“谈何容易。”赤脚医生顿了顿,“现在的人啊……”他的欲言又止,让我想起人们是不是对中医药有什么误解。

我记得读高中时我们学过北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那里面详细介绍了采草药的方法,“用芽者自从本(草)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说明我国用中草药治病已经是很成熟的了。而且最近又有一个叫屠呦呦的用中草药青蒿素治疟疾还获得了诺贝尔奖。现在不算是很富裕的农村,土生土长的人们却瞧不起土里巴人的价格便宜的中草药,是“继承传统”宣传不够,还是“洋为中用”过了头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