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率先“吃螃蟹”在全省启动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到身先士卒破解村级医疗卫生工作室、设备、人员三大瓶颈,他两次勇挑重担,义无反顾,用忠诚和担当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公仆情怀与本色。他就是武冈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现任党委书记、局长张永华。
带领农机走进全国先进行列
2008年之前,武冈市农机工作一度陷入困境。时任武冈市政协办公室主任的张永华受命担任武冈市农机局长。
张永华上任后,首先以问题为导向,果断甩出“两板斧”,削平债务、人员、体制三座“大山”,消除农机发展障碍。
率先在全省启动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永华集思广益,将农机站公益性和经营性岗位分离,通过公开考试、公平竞聘,消除了机关混岗混编现象。省农机局对此予以肯定:“武冈有效解决了全省全国长期以来未解决的基层农机人员、编制、经费三大难题。”
张永华还不畏阻力,大胆组织查清历时16年的基建工程债务。之后,他多次找市委市政府汇报,采取挂牌土地出让、门面转让、政府支持等途径,彻底甩脱了巨额债务包袱。
张永华的“两板斧”激发了农机组织活力。在他的带领下,武冈农机总量三年增长1.4倍,达11万台套,农机化率46%,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油菜机械直播、机收和玉米机械脱粒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农机发展了,安全生产是保障。他组织局班子成员,以身作则,深入田间地头和院落,扎实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他把农机管理的基点放在乡镇站,农机安全的基点放在村一级,为广大农民提供最便捷的服务。此举深为群众所拥护,也在全市掀起了创平安农机的高潮。2010年,武冈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张永华被评为湖南省十佳农机局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
“小病不出村”逐渐成为现实
2011年1月,张永华从农机局长调任卫生局长。履新后,张永华经过大量调研后组织出台了武冈市卫生系统人事管理“六个规定”和局党委重大事项“议事规则”。领导个人权力被放进了制度的笼子,加之招聘程序的公开、透明,每年约70名的人才招聘中,无一投诉现象发生。5年内,卫生局有8项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有3项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
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的网底,一直以来比较薄弱。为落实中央扶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解决好村级医疗卫生的房屋、设备、人员三大瓶颈,方便村民在家门口看病,武冈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5年9月份起实施村卫生室建设全覆盖“三年行动计划”。
为落实好市委市政府这一决策部署,作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掌舵人,张永华带领团队,不分白天黑夜和节假日,有时甚至抱病工作,加班加点,下乡进村抓紧选址,对主体完工的第一时间进行工程验收、第一时间配全医疗设备,让新建的卫生室尽早服务群众。该工作启动以来,张永华的足迹遍布了全市200来个村落。目前,181个高标准高质量的村卫生室已经建成投入使用,随后还即将启动100个村卫生室建设,到明年上半年可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全覆盖,可以为当地71万农村群众提供优质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服务,破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在修建村卫生室的同时,张永华集思广益,从县级医院聘请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对新建的村卫生室从业人员进行为期2周的集中强化理论培训和临床见习培训,以此提升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在新卫生室投入使用后,在他的极力主张下,卫生部门从市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骨干医师到村卫生室设立流动门诊,现场指导,进一步壮大了村卫生室的骨干力量。
据统计,2015年武冈全市村卫生室门诊人次为344099人次,占全市门诊总人次的25.3%。越来越多的农村老百姓可以就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不再像以前有了一点小病就要去县城,“小病不出村”有了保障,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