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扶贫一线的光荣和梦想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2019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琳琳把贫困户当亲人,在贫困村奉献青春和汗水——
扶贫一线的光荣和梦想

文/图 记者 罗俊
张琳琳(右一)在村里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为考上安徽师范大学的吴佩佩(中)送去助学金。
张琳琳(左一)在村里的草珊瑚种植实验基地种植草珊瑚。
张琳琳在填写扶贫手册。
 

“铿锵玫瑰铿锵行,扶贫路上拔穷根。”在邵阳县黄亭市镇,有一位女扶贫干部,她带着感情扶贫,带着责任扶贫,走访入户入心,把贫困户当亲人,如一朵“铿锵玫瑰”开在贫困村,吐露着芬芳。

她就是张琳琳,现任黄亭市镇农村片长、扶贫办副主任。她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市县各类嘉奖6次,先后被评为市、县扶贫先进个人。作为全镇唯一的女片长,她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战场的第一线,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和汗水。

舍小家为大家 用柔肩挑起脱贫重担

2017年初,张琳琳被选为管辖全镇6个村的农村片长,同时被任命为镇扶贫办副主任,先后兼唯一村、油斯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为了更好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张琳琳把被子从镇宿舍搬到村里。驻村扶贫,过的第一关就是“生活关”。张琳琳在老百姓家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来,虽然居住环境简陋、配套设施不全,但她毫无怨言。

生活的难关过去了,但最怕的就是对家人的亏欠。为了开展好扶贫工作,张琳琳放弃双休日,冷落了亲人,还疏忽了对自家孩子的管教。

县里规定镇派工作队员每月至少在村住8天时间,她却和市县下派工作队员一样,每月居住22天以上,这样就有了更多的时间用在帮扶工作上。

一次,张琳琳到县城开会,抽空回家拿换季的衣服。老母亲心疼地拉着她的手说:“琳琳,你扶贫工作重要,但身体和家庭也重要啊”。望着苍老的母亲,张琳琳的泪水情不自禁地从眼底流了出来,她已经两个多月没有进过家门了。张琳琳带着愧疚感找到儿子谈心,正读初中的儿子既抱怨又生气地说:“你这么久不回家,不是我的妈,你没有资格管我。”听到这些,张琳琳心里隐隐作痛,顿时流出了泪水。

2018年10月,张琳琳中风的父亲六十岁生日,恰巧碰上省、市领导来镇里进行出列村交叉检查。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她根本没有时间赶回去陪父亲过生日。2019年3月,她由于长时间在电脑前整理录入扶贫资料,右手腕关节患上腱鞘炎,不能拿重物、不能扭东西,造成生活很不便利。但是张琳琳忍着病痛,没有请假,没有看医生,仍然坚守在扶贫一线,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点苦算不了什么,忍忍就过去了。”

聚人力暖人心 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驻村帮扶期间,走访入户是张琳琳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而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工作,却不断地考验着她的细心、耐心与决心。

入户走访,倾听诉求,传播政策,是贴近村民的重要方式。走访的对象很多,家家各有难处。张琳琳明白,要做到精准扶贫,必须做到“三个精准”,即基础资料必须精准,问题症结必须精准,措施对策必须精准。这些都需要走访走心,一家一户去落实。

“我是村里的扶贫工作队员张琳琳,我过来是想了解你们家里的情况,有什么困难可以和我说”“宣传扶贫政策,就是鼓励大家想点子、找出路,帮助大家摆脱贫困。所以,我们要充满信心。”每次走访入户,张琳琳都会把这些暖心而又充满斗志的话挂在嘴边,同时对于村民好的想法和建议,她都会认真地记在本子上。

走访不仅要入户,还要“入心”。张琳琳时刻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村民的冷暖记在心上,把村民的期盼落到实处,走访走出了民意,还走出了经验。张琳琳帮扶的村在全县率先创新实施贫困户资料“一户一档”管理法,获得县扶贫办的好评,“唯一村模式”获全县借鉴推广。她本人提出的“1234”帮扶措施,以着力打造油茶、苗木、养殖等六大产业基地为切入点,因户施策,稳步提高贫困户收入,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

2017年6月,省、市、县三级领导和工作组对张琳琳片里所管村的扶贫工作进行检查,从软件到硬件,从乡村面貌变化到干部作风表现,综合成绩名列全市前茅,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省政协主席李微微来村指导检查时,当场表扬了张琳琳的工作,并赞赏地说:“这个小丫头干得实,真不错。”

近年来,张琳琳带领扶贫工作队实地走访,广泛调研,因村制宜,科学规划,翔实地将各类信息录入扶贫项目数据库,尽量做到每一项扶贫工程、项目早实施,让群众早受益。她先后帮助黄亭市镇唯一村争取示范点阵地资金10万元,新村部建设项目资金20万元;帮助油斯村争取道路建设资金90万元,专项扶持产业项目资金50万元;帮助唯一村新修道路8.6公里、油斯村新修道路10.3公里,让4000余村民受益。

积小善成大爱 村民心中的好“亲戚”

“立定九霄志志在脱贫,横下一条心心系攻坚。”这是张琳琳最初带队驻村扶贫时,在部队锻炼多年的父亲对她的勉励。作为一名一线“扶贫人”,她一直秉承着这个信念,把村民当亲人,与帮扶对象结“穷亲”,为他们排忧解难、出谋划策。村民们都说:“张琳琳没事就来家里串串门,大家早就把她当成了亲人。家中有喜事告诉她,与她一起分享快乐。谁家有什么难事告诉她,她准替你分担。”

就这样,带着这份光荣的责任与使命,张琳琳默默为油斯村付出着一切。油斯村檀山组贫困户吴操,其父亲因患肝癌去世,母亲患肠癌需要住院治疗,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得这一家人喘不过气来,吴操因此也变得非常孤僻、自卑。

张琳琳隔三差五来到吴操家中,与他拉家常、谈生活、话人生,帮他打开心扉。同时向他宣讲扶贫、危房改造政策,及时为他申请办理低保,帮他一家解决了住房问题。为了提高吴操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张琳琳还帮他报名参加了优秀农民青年人才培训班,使其掌握了基本的农业种养技术。

在张琳琳的结对帮扶下,吴操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脱贫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他拉着张琳琳的手感激地说:谢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谢谢您!是您给予了我们全家重新生活的勇气。听到这句话,张琳琳眼中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10多年来,油斯村年近60岁的吴林云,既要护理瘫痪在床的儿子,又要照顾年幼的孙子,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张琳琳经常来到吴林云老人家中,与他一起清理卫生,并鼓励老人战胜困难。

吴林云老人的孙子吴锦在读初中,张琳琳经常主动找吴锦聊天,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为他添置衣物和学习用品,鼓励他勤奋学习。

在张琳琳的关爱下,吴锦改变了以前不爱说话的习惯,变得活泼开朗,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吴锦称张琳琳为“张妈妈”,他说:“张妈妈是世上最好的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像张妈妈一样有爱心的人。”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晚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