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罗俊
本报讯 “家里的电饭煲坏了,借着‘双十一’的机会,我在网上新买了个,还买了很多日用品。”11月11日,家住大祥区今年53岁的张女士在网上过了一把购物瘾。
张女士接触网购是从2015年开始,当时女儿给她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并告诉她在手机上能买东西,她顿时产生了兴趣。女儿帮她下载了一个网购软件,并且手把手教她怎么用。爱购物的她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会打开软件看看,没过多久就掌握了基本操作。
“刚接触网购的时候,总以为这是年轻人用的东西,与我很遥远,况且觉得这个事情不够真实,不靠谱,没想到用久了会着魔。我平时就喜欢逛街购物,有事没事喜欢看一看。这次‘双十一’我在网上买了很多东西,很期待包裹送到手上的那一刻。”张女士笑着说道。
与张女士不同的是,今年75岁的宋爷爷是主动接触网购。平时爱读书看报的他经常看到关于网购的新闻,为了弄清“网购是啥”,宋爷爷专门去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并学习如何网购。今年初,老人宋先生迷上了一本外国史书,他在朋友的帮助下用电脑登录网购平台,买到了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价格比较贵,而且一般书店买不到,没想到在网上一搜就搜到了,价格比实体店还便宜了20多元,所有他非常高兴。
记者在市区随机采访的10位中老年人中,全部都听说过网购并签收过包裹,其中有3人经常使用网购,网购让他们的购物方式有了新的选择。
“起初只是好奇,但又怕被骗,只敢买些廉价的小物件,后来发现网上的东西质量其实也还不错,慢慢就接受了这种购物方式。”回忆起初次网购的经历,今年68岁的李冬说道。
李冬说,家里不止她喜欢网购,女儿也喜欢,有时她俩还会在一起讨论商品。由于订单多,一个星期家里会收到很多包裹。
值得一提的是,网购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由其质量问题引发的维权也不容小觑。市电商协会负责人提醒,中老年消费者要提高辨识能力,选择正规的电商平台进行网购。要擦亮眼睛,不要轻信最低价宣传,防止价格猫腻。收到寄来的包裹,要第一时间查看产品的质量,如有问题选择拒绝签收。同时,在交易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网络购物证据。如果产生网购纠纷,要第一时间与卖家或购物平台联系,协商解决。如不能解决,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