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有一个科学家说给他一个支点,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地球这么大,真的可以撬得动吗?”9月28日,隆回县桃花坪街道中心学校雨山完小的教师办公室里,几个孩子围住刘文娟。原来这些孩子都是学校科学课外活动小组的积极分子,这段时间教授的杠杆原理,让学生们格外感兴趣。
刘文娟从事乡村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辅导已经13年。回想起多年前,农村的学校、家长都只注重语文、数学的学习,对于科技创新这类“耍把戏”的课程往往带有偏见,学生根本没有科技创新的概念。对于如今这种被孩子们“包围释惑”的情景,刘文娟已习以为常。
“每当被这些爱好科技创新的学生‘围攻’,给孩子们释疑解惑,他们获得知识和快乐,我也感到特别欣慰。这么多年的心血没白费,学生们科技创新兴趣终于被点燃。”刘文娟高兴地说。
用科技为学生导航,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科技素养是刘文娟科技辅导教学的诀窍。农村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辅导受限于乡村学校的条件,在没有专门实验室,实验器材缺乏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农村学校孩子的科技创新激情是一件很费脑筋的事。但刘文娟却总能别具一格创造条件来满足科技创新教学需要。她的课是学生动脑与动手的完美结合,每堂课都会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原理,然后让学生亲手实验验证,使学生自己发现其中蕴藏的科学奥秘。例如对“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现象的探究,她就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尽可能地搜集起来,然后指导学生大胆试验,分类作好实验记录。一堂课下来,学生已经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是否能溶于水了然于心。
科技创新来源于生活,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刘文娟注重把学生的科技创新辅导延伸到课外,拓展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5月的一天,五年级学生刘睿听闻隔壁村一位大爷买回一包黄亮的凉薯种子,大爷6岁的孙子以为是糖果,偷偷吃了几颗,因此中毒,送医院抢救才化险为夷。刘睿由此萌生了用凉薯种子熬制生物杀虫剂的大胆想法。刘文娟获知孩子的这个“无异于高不可攀”的愿望后,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主动和刘睿共同分析这种创新的可能性,并且通过查询资料,展开实验进行验证。
随后,刘文娟和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实验研究。通过长达3个月的艰辛试验,终于研制出了用凉薯种子和茎叶各100克,加水2000克,加热煮沸10分钟后熬制过滤制成生物杀虫剂。这种生物杀虫剂加水6倍稀释喷洒可以杀灭菜青虫、蚜虫、蚧壳虫,在土中可防治土蚕。刘睿研制的这种“以毒攻毒、杀死害虫”的生物杀虫剂,已经在部分乡村的种植实践中得到应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刘文娟辅导孩子把这项科技创新成果写成试验论文《一组生物杀虫剂的研制与应用探索》,发表在今年9月份的《发明与创新》杂志上。
“科技强国关键在于科技人才。从孩子抓起,培养农村孩子科技创新理想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既然已经挑起了这份担子,必将为之不懈努力。”刘文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