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
3上一版  下一版4
 
童书为何变“毒书”
疏堵结合防溺水
让每一位学生 吃得更好
让劳动成为孩子暑期的“必修课”
​28年深耕乡村的“服务员”
​邵阳县学校模拟管理探新路
一颗初心 一生坚守
邵阳家乐红职业培训学校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20年8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童书为何变“毒书”

林 超 邓倩倩
 

爆粗口、打架斗殴、外貌崇拜、行贿班干部、描写自杀细节……一些问题童书正侵蚀孩子的精神世界,其中不乏销量动辄上百万册的爆款。

问题童书呈现写作速成、内容劣质、三观有毒三大特征。

如号称总发行量超过700万册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描写学生跳楼自杀细节,并称其为“像一片树叶一般飘向大地……坠入一个绚丽无比的隧道里”;一些系列奇幻作品还大量描写酷刑、血腥、鬼怪等惊悚情节;有的童话故事甚至描写小男孩幸灾乐祸地看着老太婆被活活烧死,等等。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张荣伟说:“孩子的人生观尚未建立,是非鉴别能力弱,过早接触问题童书中扭曲的三观,可能引发孩子模仿,后果不堪设想。”

问题童书背后是法律关、审核关、营销关的层层失守。

首先,相关法律条款表述模糊,给基层执法带来难度。我国《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儿童读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但基层执法人员认为,“违反社会公德”“残酷”等概念模糊,实际执法时难以拿捏尺度。

其次,出版社良莠不齐,审核不严,急功近利。记者了解到,全国有500多家出版社参与童书出版,而少儿出版社只有34家,不少出版社实际达不到童书出版专业要求。

最后,过度、虚假宣传易迷惑家长、老师。业内人士透露,有的图书宣称“某某专家支持”,实则是骗取而来,出版社只是将样书寄给某位知名专家,并未获得授权。

受访专家认为,童书产业不能变成“资本狂欢”的舞台,应强化市场监管,提高家长儿童分辨问题童书的能力,让孩子与健康、有品质的图书相伴。

从市场监管角度说,一方面应细化法律界定模糊的内容,让约束“问题童书”更具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可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少儿读物分级建议标准,在童书封面醒目注明适合的年龄范围。此外,还应把好童书准入关,适当抬高童书出版门槛。

张荣伟认为,面对问题童书,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免疫力,老师和父母应通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方式,引导儿童分辨问题童书,自觉远离摒弃问题内容。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