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百家论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国扶贫源起城步
蔡锷童年在武冈
睡莲
名士风流雪峰间
《古诗十九首》的人生主题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8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冈史话
蔡锷童年在武冈

萧泽曜
 

蔡锷(1882-1916)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他的童年,是在武冈山门(今属洞口)度过的。

蔡锷父亲为蔡正陵(又名俊陵),母亲是王氏。传说他母亲快生他时,梦见山坡上有一虎从松林里出来,走近时却很温驯。不久蔡锷出生,因此喊蔡锷为“虎儿”,名“艮寅”,字“松坡”。“艮寅”的意思,取“艮”为“山”、“寅”属“虎”义。蔡锷于出生后第二年,即他一周岁时由邵阳祖籍迁居武冈州山门王板桥(今洞口县山门区水东乡)。初居青山铺,第二年又迁至大坝上。1886年,蔡家又从大坝上迁往洪庙。

正陵初做裁缝,继做小贩,也曾教过私塾。蔡锷母亲在家,白天砍柴、磨豆腐、煮酒、卖饭,晚上则做针线活。蔡家居住的地方,门当山道,路窄崎岖,行走不便。特别是阴雨黑夜,行路更为艰难。为解决路人行走之难,蔡母常常搓草绳作“脚码子”,挂在门边,供路人取用,不收分文。又将杉木皮晒干,扎成小把放在门前,供夜行者取燃火把照路。蔡家卖饭,迟早多少听客便,饭钱不够的,少一些也就算了;没带饭钱的,可以赊欠,还来就收下,不还的,也不去追问。远近乡邻,都说蔡母是位贤慧的人。蔡母如此,与她的出身不无关系。蔡母两三岁时,家人带她逃荒,成了累赘,于是将她捆在树上,大人们就离开了。幸亏有位王家老人路过,将她救下,抚养成人,也就姓王了,至于原来姓什么,无从得知。据说这位王姓老人,是洞口县水东乡柑子塘人。

蔡正陵和山门“路边刘家”秀才刘辉阁结为好友,幼年蔡锷常随父亲去刘家玩。刘辉阁见蔡锷智慧超群,甚为喜爱,就留蔡锷在刘家私塾伴读。蔡锷在山门读书时,博览强记,凡读过的书,均能背诵如流,一字不错;咏诗作联,开口即成,遣词典雅,寓意深刻。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蔡锷与人属对的故事。蔡锷13岁时,其父带他赴宝庆府应考。主考官湖南学政见蔡锷年龄小,出联曰:“邵阳考生八十名,唯汝最小。”蔡锷随即应对:“孔门弟子三千众,数回领先。”主考大喜,将蔡锷叫到面前,给了一张两寸见方的纸,令其写一万个字。蔡锷略一凝神,提笔往那一小块纸上写:“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主考高声赞叹:“此神童也!”于是,蔡锷以神童补县秀才。

蔡锷从启蒙读经到留学日本,他的学费、路费,都是刘辉阁为他承担。光绪三十年(1904)冬,蔡锷自日本学成归国,回山门探亲,履行婚约。当年刘辉阁许婚的,是哥哥刘藜阁的长女刘长姑,而不是次女刘新英。刘新英自小死了母亲张氏,不得继母宁氏的喜欢,就由叔父刘辉阁夫妇抚养。蔡锷归来履行婚约,刘长姑已是30岁的人了!一种自尊基础上的自卑感,使她不愿嫁给蔡锷。此时刘新英已是20岁的姑娘,她不满姐姐的门户之见,在花轿临门时,她代替姐姐,嫁给蔡锷。蔡锷认为刘新英此举,既侠且贞,给她改名“侠贞”。

(萧泽曜,武冈人,曾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