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双清亭诗,自主持元性僧之后,吟咏迭出,车大任就有四首。他的《邵阳八景诗》中就有《双江秋月》:“郭远双津合,天空片云浮。银河通下界,素魄落中流。蟾兔疑沾湿,鱼龙看出游。清光与澄碧,同泻万年秋。”开首两句,低头点题,仰视望月。后六句写“秋月”,雅士高风。水中月,与银河同流。湿漉漉的,朦胧澄澈,晶莹剔透。鱼龙为了看月,浮游到水上来了。上下清光,茫茫澄碧,静静流泻着亿万年的秋韵。洗尽庙堂肃穆、繁华气息,一派山客的幽静、冲淡之色。
还有三首都是与人游亭之作。一首是《同宋明麓、甘昆原、曹南麓、唐元宇、高吉轩登双清亭》:“白苹凉露楚江东,临水看山巾舄同。双棹正逢溪水合,百钱何惜杖头空。秋生花树葳蕤后,人在楼台晻霭中。明日分携南北去,不知何处听征鸿。”诗并未写亭景,而是叙同僚聚合之情。巾,冠的一种,横披于头。舄,鞋的一种,木底。冠履相同,同类人也。“百钱”句,指不惜酒钱。蒲松龄《聊斋志异·丐仙》:“且君杖头空虚,亦不敢烦作东道主。”陆游《对酒戏作》:“杖头高挂百青铜,小立旗亭满袖风。”晻霭,昏暗的雾气,荫蔽之意。同道一聚,何妨一醉。人生像秋天花树一样,繁盛之后,便是荫蔽凋零。何况明日我们就要各奔南北,不知到哪里打听诸位远行的消息呢。聚而将别,选当地名胜一游,饮酒饯别,人之常情,古之常俗。
还有两首,也是写与同僚登亭饮酒的,题为《方明府招同曹刘二侍御、张杨二宪副、何进士饮双清亭二首》。其一云:“磴道岑楼高复深,喜同召父共登临。总偕鹓鹭青霄侣,一听琅玕白雪音。老树霜浓添劲色,清江雪净洗烦襟。声传钟磬山常寂,何处沧浪孺子吟。”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相继为南阳太守,皆能为民兴利。民谣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皆为对太守的褒称,此指方明府。鹓鹭,群飞依序,因以喻朝官班行。琅玕,玉石,比喻“青云侣”之高雅的话语。后四句全是自谦之词,听了诸位的高论,我像霜浓时节的老树添了劲色,又像清江的澄洁洗去了胸中的烦愁,犹如寂静山林钟磬传鸣,发人深省,深受教益。此应酬诗,不可过于认真。
其二云:“萍踪聚散逐征鞍,何似云林结所欢。夜煎兰膏仍待月,身披鹤氅不知寒。一时文酒乘佳兴,千古江山自郁盘。烟树茫茫回钓艇,乾坤输尔水云宽。”兰膏,泽兰油脂蜡烛。吟风弄月,诗酒江山,悠游渔樵。自由自在的一片水云,胜过奔逐辛勤的偌大乾坤。看破尘俗,此过来人真性情矣。
四
明末,有武冈人邓祥麟者,官居岷藩长史。明亡,于新宁石田鹅峰山下结庵隐居,人品高洁。其《游双清亭》曰:“二水分流绕碧山,孤亭坐对六亭间。拳撑怪石披云褶,眼洗空江抱月湾。修竹入筵环佩宴,老松横槛羽衣斑。何入物色昭陵胜,诗句惊人满座寒。”叙述了亭的方位、环境,描写了亭下石矶和放眼瞭望的景状。然后,由远而近,写亭中活动、亭边风物。最后,叹亭之胜景,诗之惊人。修竹入筵,友朋满座,而且以“惊人”称诗,当然不会是自己的作品,定是有同游者。江湖野鹤、世外闲人一起游亭、赏景、饮酒、吟诗,只说风情,不言俗事。但是从“惊人”诗句令“满座”皆“寒”来看,亦未免能完全超脱尘俗,了却人间不快之情。末世炎凉,不想直道、不能直道而已。
在这一点上,东山先生的双清诗似乎有共通之趣。东山先生者,杨廷芳也,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进士,授大理寺评事,转寺正,出为贵州按察司佥事。仕二载,引疾归,讲学东山书院,世称东山先生。家居贫甚,太守石凤尝分俸赡之。鄞县张文定公邦奇,时为提学副使,赠诗曰:“东山山人南极星,九十朝朝读五经。不可昭陵无此老,即看使者谒明廷。寻常偃室自春草,潦倒陶园空酒瓶。石家太守清如水,月俸平分重可铭。”佥事之风清与太守之德贤俱可见也。
杨廷芳有《双清亭二首》,其一云:“幽亭高耸镇丹崖,崖下幽幽二水来。两岸山光摇剑戟,一潭波影浸楼台。望穷青草湖边景,隔断黄茅岭外埃。乘兴更喜梅花意,瘦影纵横伴月辉。”一幅幅画景由近推远:亭耸丹崖,水回幽潭,岸山排列,波映楼台。极目远望,隔断俗尘。至静至幽、至清至洁,更有梅花助兴,夜不思归。梅瘦人亦瘦,月辉下影亦瘦,随意纵横。清奇洒脱,有化外情。
其二云:“石壁撑空水阁幽,两江倾向一潭收。澄波倒浸千章森,素练平拖万顷秋。缨冕无尘休洗濯,江山有景且夷犹。源头闻道通银汉,或可乘槎看斗牛。”前四句写景,清旷明净;后四句议论,风高节雅。缨冕,仕宦的代称。夷犹,从容不迫。仕宦不沾俗尘,毋须濯洗;良辰美景,心中坦然,从容不迫欣赏吧。结尾乘势而上,不染尘俗,清心明性,或者可以乘槎浮于斗牛之间,挟飞仙以遨游。诗如其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