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月1日,由邵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制作、“云邵阳”移动新闻客户端首推的展示我市抗疫群体形象的原创短视频《我在开满鲜花的路口等你》被新华社新华屏媒选用,在北京、上海、南京、沈阳等8个政治、经济、文化重镇同步展播。这是邵阳首次在多个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的车站广场等核心区的大屏上同步展示邵阳人美好形象。
此次展播不仅对外展示了邵阳人民的勇善形象,更让不少邵阳游子触动心弦、惊喜不已。本版特刊登两篇来稿,与读者共享游子因邵阳元素闪耀异乡而引发的思考。
作为一个久居京城的邵阳人,对家乡自然少不了牵挂,以至于只要听到有人冒出几句邵阳话,马上会觉得有股温暖从心底里冒出来。但老实说,如果不是专门的老乡聚会,要在这个两千万以上人口的国际大都会感受到邵阳元素,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天下午,我去北京站接一位朋友。站在广场上百无聊赖,便留意了一下广场东侧的大屏。那是新华社所属新华屏媒的户外资源,某种程度上算是自己单位的资产,每次在北京站接人,总免不了要看一看,就跟在北京遇上有人讲邵阳话一样的亲切。但我真的没想到,这两种亲切竟然会在那天合并到一起。
大屏上正播放着一首战“疫”的歌曲,开始我没太留意。这时镜头突然出现了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送湖南医疗队支援湖北时的讲话,讲到队伍中最小的一位医务人员才20岁,是邵阳隆回人。
“与邵阳有关!”
内容马上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再定睛一看,大屏左上角赫然三个大字:“云邵阳”。
好家伙!我一下子激动起来,恍惚间以为自己穿越了。
敢情是我的家乡把广告做到京城来了?
短片反复播放,我就反复跟着看了几遍。片中主要是湖南支援湖北医疗队中的邵阳医护人员在鄂战“疫”时的场景,配上词曲歌声,很能触发内心的感动。
邵阳与湖北古有渊源,过去本属一省,武汉是省会。这次邵阳在全国统一调度下,安排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既是职责所在、情理之中,也充分体现了邵阳人民勤劳淳朴、尚信重义的人文精神。
后来仔细一想,以我对新华屏媒的了解,这个片子应该并非邵阳有意投放的广告,而是新华屏媒采用了邵阳日报社“云邵阳”的作品。那也真是了不得。要知道新华屏媒在全国各大城市的人流密集地有数百块这样的大屏,内容都是统一的。这样的传播于我大邵阳而言绝对是天大的利好,应该也是前所未有的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曾在邵阳市读过几年高中。在北京上完大学后先是到长沙工作,而后又调回北京,与邵阳可谓渐行渐远,但家乡的情结却反而日久弥新。
邵阳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自古中原文化与梅山文化在此相伴相生。改革开放以来,邵阳人以敢打敢拼、求实图强的精神继续奋勇拼博,使邵阳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还有些邵阳人走南闯北,不只闯出了一番新天地,有的甚至巅覆整个行业。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邵阳洞口县人,成功开发微信这一划时代的产品,开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潮流,数亿级的用户遍及世界;最近非常火的一名歌手周深,邵阳新邵人,2019年连获乐坛多项大奖……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每一个优秀的邵阳人都是一张邵阳的名片,从他们身上即能感知果敢、尚义、顽强的邵阳形象。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已经到了2020年,尽管邵阳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邵阳在外地人心中的形象却并不明显。
一个地域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与外界的各种人流、物流、金融流、信息流的交汇,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更应该重视地域形象的打造,想方设法扩大城市的声量与美誉度,以此来吸引各种“流”的进入。在互联网条件下,以文化输出的方式去传播推广城市,远比传统的招商引资方法更加有效。前者是主动出招,叫做“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而后者则被动求人,往往事倍功半。就在笔者写此文的时候,我又注意到,那件被新华屏媒采用的战“疫”视频作品又被新华社客户端采用,短短一天时间,浏览量已经近115万人次。这充分说明,通过文化的力量最能够直击人心,也最能有效打造城市的影响力。
从这层意义上说,邵阳日报社这次战“疫”作品被国家通讯社采用,绝对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先例。我们这些外地游子心心念念的家乡大邵阳,绝对还有着巨大的空间可以施展,而“提升邵阳的文化软实力,推动邵阳文化走出去”当是一条发展的新路,更是一条能为邵阳带来长远效益的捷径。
邵阳不仅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更是一个也没少。有理由相信,在邵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这次新华屏媒对邵阳的传播只是一个开始,推行文化先行,塑造邵阳城市品牌形象,跳出邵阳看邵阳,跳出邵阳发展邵阳,将会是一种常态,邵阳在外地人心中的形象也必将更加丰满与健康。
(作者系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