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双清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七 兄 弟
散文诗二首
深秋的土楼
经天纬地写春秋(下)
锲者光安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2019年1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樟树垅茶座
锲者光安

陆曼玲
 

一座岳阳楼,曾吸引多少文人墨客登临揽胜,吟诗作赋,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宋代散文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发出了响彻千古的声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品格和情怀,影响国人至深。

一个少年,在初中时读到《岳阳楼记》便为其倾倒。少年喜欢书法篆刻,便立下志愿要将《岳阳楼记》全文锲刻于石头之上,让这篇名作的思想与情怀借助寿山青田两石以另一种形式流传。

少年从武冈一中毕业后入伍,然后转业,然后当记者编辑,然后从事行政管理。繁忙的工作让他无暇顾及自己的爱好,但少年的梦想已植根于心底。一有空闲,他便临摹字帖,习读印谱,学习篆文,阅读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陶冶情操,一年又一年,他在为完成自己的理想做着准备。

忙碌了几十年,少年变成了老人。退休了,他卸下工作重担,重拾自己的旧好。他买了关于篆刻的书籍和印谱刻苦自学,他从《说文解字》中认真研究小篆的神韵。他一次次登临岳阳楼,在浩瀚的湖水中揣摩当年范仲淹挥毫抒怀的心境。“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使他心潮澎湃,深感祖国山河之壮丽;在岳阳楼上一遍遍背诵《岳阳楼记》更让他感慨万千。范仲淹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但他关心民众的疾苦,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他做人处事的态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他的家国情怀,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以民为本先公后私的崇高境界。

2009年12月1日,他迈开了实现理想的第一步。那天该是风和日丽,一道金色的阳光直射进书屋,案头上摆着一方青田石。他喜欢这清脆的石头,镌刻时“扑扑”的声音如最悦耳的音乐,使人心旷神怡。“庆历四年春”,即公元1044年的春天,当时的范仲淹正推行“庆历新政”,这个春天寄寓了无数美好的期待,然而愿望之花未及盛开,便凄然地凋零了,范仲淹也被贬放河南邓州,两年后挥笔写下《岳阳楼记》。他操刀开刻,仿佛看到范仲淹写下这五个字时坦荡大度的神情。一刀一刀,他锲去余石,留下精魂。四周很安静,他全身心浸入到创作中,快乐,一种实现理想的快乐洋溢在心头。

《岳阳楼记》共375字,根据他的排版,需治印84方。为了寻找合适的石头,他辗转于印石市场,常常一转就是大半天。篆刻讲究字法、章法和刀法,如何在80多块石头上谋篇布局,让字排列得错落有致,疏密合宜且不雷同,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尤其是在全文刻了一半以后很难再出新意。为此他反复设计草稿,有些印文竟设计了十几二十稿,如果刻出来不满意就磨掉重刻,如此反复,有时一块石头竟被磨去一半。他既宗秦汉,又学明清,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经,大胆地“以我为主”,独出心裁,在汉印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历经一年半载,到2011年4月26日,84方印刻全部完成。

刻完《岳阳楼记》,他意犹未尽,又从历代名家政要吟诵岳阳楼的诗文中撷取精粹作印54方,加上《岳阳楼记》印章共计138方。中国田黄石印社社长林旭平在手机微信上偶见此作品,大为欣赏,推荐至西泠印社,于2017年5月出版发行,填补了《岳阳楼记》自面世以来,无全文篆刻作品的空白。他由此成为《岳阳楼记》全文篆刻第一人。

《岳阳楼记印集》出版后,产生很好的社会影响。面对如潮好评,他谦虚地说:“篆刻《岳阳楼记》,是因为喜欢这篇雄文,崇尚范公美德,也是为了实现年轻时的一个愿望,谈不上老有所为,只算是老有所乐吧。”

荀子在《劝学篇》中曾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为了篆刻,他戳破过多少次手指,耗费了多少心血,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每一次操刀前的冥思苦想,落刀时的小心翼翼,换来的是刻完一方自觉满意印章的欣喜。以刀法透入书法,以笔意透入刀意,通过点线面的结合,传扬中国文化的精华,传扬知识分子的气节,传扬修身平天下的情怀。而这一刀一刀的镌刻,其实也在雕刻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人生。

游走于方寸之间、玩石玩到岳阳楼的锲者姓欧名光安,武冈人士,出生于1943年。

(陆曼玲,1954年出生于武冈,曾任邵阳市广播电视局局长)

 
3上一篇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