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4
 
长虹卧波路网如织 邵阳新城阔步前行
切实补齐民生短板
存史 资政 育人 鼓劲
省运会公路和山地自行车比赛将在邵阳县金江乡金江湖区域举行
为城市添绿 为创文助力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下一篇4 2018年8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虹卧波路网如织 邵阳新城阔步前行
——改革开放40年市区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邵阳日报记者 袁枫 通讯员 范志超
 

开栏的话

40年物换星移,岁月如歌;40年砥砺奋进,铸就辉煌。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以改革开放的伟大胸怀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40年来,邵阳——这座千年古城,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正向着“二中心一枢纽”的目标奋力前行。

今日起,本报推出“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邵阳巨变——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栏,集中推出一批深度报道,带您重温改革开放伟大历程,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轨迹,展现邵阳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敬请关注。

历史如画,描绘出沧桑巨变。

时光如弦,弹奏着辉煌旋律。

改革开放40年来,邵阳城市从小变大,由旧到新,留下了一步步坚实而厚重的足迹。资江之滨,邵水两岸,一座天蓝、地绿、水清、路畅、楼美、业兴的现代化新城已展现在人们眼前。截至今年上半年,市区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16.7平方公里长大到75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5.36万人壮大到77万,城市道路总长由1978年的62.4公里发展到612公里。一组组数据,彰显了邵阳城市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

快速发展,拉开城市骨架

1978年邵阳成立东区、西区、郊区和桥头区四个区,1986年撤销邵阳地区,实行市领导县体制,1987年桥头区并入东区,1997年,国务院批准撤销邵阳市东区、西区、郊区,调整设立双清区、大祥区和北塔区。

改革开放初期,邵阳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978年,市区率先改造红旗路、东风路和城南路(今宝庆中路),通过拆迁部分临街建筑,拓宽街道,扩建人行道,改变人车混流局面,城市建设和管理逐步走上正轨。随后10年时间,市区又拉开了五一南路、西湖路、邵水西路3条南北主干道与城北路、红旗路和东风路、宝庆路东西主干线纵横交错的道路骨架,并建成五一南路、邵水西路、西湖路等混凝土道路,其中西湖路率先一次性实现路成、水通、灯明、树绿的目标。

上世纪90年代后,通过修编、实施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市区城市建设逐步由邵水两岸向资江两岸转移。先后新建或扩改了邵水东路、资江北路、资江南路、东大路、五一南路、建设北路、建设南路等道路。改建青龙桥、拓宽邵水桥,新建资江二桥、西湖桥,市城区东西南北各个走向的道路瓶颈相继被打破。自此,资江邵水飞虹卧波,邵水两岸风景如画,热闹非凡,曾一度被人们誉为邵阳的“外滩”,成为邵阳一张靓丽的名片。

1999年,随着西湖桥的竣工通车,江北民营经济开发区犹如注入了催化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邵阳“半壁城市”随即成为历史,以资江、邵水为界的城市“三足鼎立”格局逐步形成。

加速推进,壮大城市实力

理念引领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探索邵阳城市发展历程,人们的思绪难免不拉回到新世纪之初。(下转8版)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