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干部在谈到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时说:“差不多就行了,没必要那么较真。”这种人往往被群众称为“差不多”干部。我想,有了这种思想的人,即使工作再“努力”,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原因很简单,“差不多”思想看似无伤大雅,实则危害无穷。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拖住了前进的步伐,降低了工作的标准,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必须坚决杜绝。
古语云:“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党员干部如果长期满足于“差不多”,不仅不利于发现问题,助长形式主义、漂浮作风、糊弄心态,还容易让人产生抵触和麻痹心理,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党员干部要养成“对标”意识、提高“找差”能力、落实“补短”举措,以严谨负责的态度抓好工作落实。
杜绝“差不多”思想,要坚守初心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使命易晓,致远惟艰。党员干部以“差不多”的心态对待工作,就会忽视细节,降低标准,影响事业发展。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行动诠释了摒弃“差不多”思维,坚守初心使命。诸葛亮为复兴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未因艰难险阻而产生“差不多”的念头;袁隆平院士为实现“禾下乘凉梦”,几十年如一日扎根田间,不畏艰辛,苦苦求索,始终坚守让天下人吃饱饭的初心使命。党员干部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任何“差不多”的心态都是对初心的背离。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杜绝“差不多”思想,要追求卓越品质。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这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差不多”思想让人满足于现状,失去进取之心,对工作敷衍了事。我们无论干什么工作,不能只满足于“过得去”,而要追求“过得硬”。要树立精品意识,精心谋划、精细实施、精准落实,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要高标准、严要求,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心打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标对表找差补短,确保各项工作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要加强学习,只有通过持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追求卓越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杜绝“差不多”思想,要勇于担当作为。担当作为,是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锐意改革创新,敢于善于斗争,愿挑最重的担子、能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党员干部要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不懈奋斗者。要改进作风,坚决摒弃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满足于“还行”“凑合”。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机会、有舞台,让那些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的人受到警醒和鞭策。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坚决杜绝“差不多”思想,用行动诠释担当,用汗水书写辉煌,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行!
(作者单位:市信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