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开封王婆”赵梅、“网红歌手”郭有才,后有“人民理发师”晓华,三人皆因一时爆火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许多网友在线上点赞、热评,当地政府也在线下为他们的爆火加推,完善各类硬件建设,加派工作人员维持现场秩序。在一阵网红风里,大家盯着流量值,“抓住一波再疯狂加推形成爆款”,已成为当下打造网红经济的一个共识。
如今,“一个网红带火一座城市”的说法甚嚣尘上,字面意思就是“一座城市火不火,得看有没有大网红”。但在许多人为网红大开绿灯、额手称庆的时候,是否思考过,当这种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网红风散去,又会留下多少“一地鸡毛”式的烂摊子?又有多少被白白耗费的公共资源、多少劳民伤财的无效建设?
比如最近爆火的“人民理发师”晓华,当网络热度散去,其门店已回归冷清,志愿者们离去了,媒体同仁不再关注了,前来做生意的摊贩也撤走了,就只有那条沥青路还见证着一个流量人物的起起落落。当地人说,那条沥青路是晓华爆火后,当地政府连夜扩建的。但是,那条路是否真正值得扩建?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就是治理一个大国家,需要像烹制小鱼小虾那样慢慢炖,这道理放在一个地方同样也适用。一座拥有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其公共资源的利用、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是否该为个别网红人物的短期爆火而左右、更改?笔者认为,哪里翻新一条路,哪里新建一条街,还是要以切实解决当地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为根本遵循。